上海金山:三项机制助推审计工作发展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11日】
【来源:上海市金山区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上海市金山区审计局花大气力建立审计预警机制、审计查出机制、审计整改机制,起到了超前帮促、严肃查处、有效整改的效果。

        ——审计预警机制:推行审计联系制度。在2005年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征求意见活动中,局机关有些同志建议重视审计预防工作。这条建议引起了局领导班子的深思: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和杜绝问题的发生,事后查处纠正固然重要,但造成的损失却往往难以挽回;而日常的监督检查、指导和服务等预防性措施却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审计预警机制应运而生。该局在总结过去审计中普遍存在的“重审轻帮”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加强审计与超前预警相结合的审计工作思路,从2005年下半起在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的同时,积极推行“审计联系制度”,前移审计监督窗口,一方面通过有针对性开展财经审计法规宣传,对暂未审计的单位通报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提醒他们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类似问题发生,另一方面认真分析联系单位上报的财务信息,对存在的财务基础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规范,为联系单位敲响警钟,督促其及时进行整改,当好被审计单位的“保健医生”。审计联系制度实施以来,该局已经为被审计单位提出财务管理及企业增效联系意见427条,调整不规范资金23321万元,提供审计咨询75次、为56家被审计单位完善了内控制度,促进了被审计单位管理活动和经济活动有序、有效进行。

        ——审计查处机制:加强案件线索管理。该局高度自觉地将审计工作立足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大揭露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线索的力度。一是对案件移送、工作协作、成果利用、资源共享、回访服务等方面加强与区纪监委、公安分局、检察院协作配合,畅通了审计案件线索移送渠道,加强和增进了与相关执纪执法部门的工作联系。二是重视审计线索管理,要求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案件线索,由审计发现人员通过审计管理系统,直接上报给局长室和法规科审计线索专管人员,对涉及大要案线索的,要求审计人员向局长室作书面汇报,并按规定对审计线索出具认定意见。对需要移送的案件,由法规科线索专管人员统一起草案件移送处理书,送局长室签发。线索专管人员根据局长室意见及时移送相关执纪执法部门查处。三是对审计发现的案件线索实行分类移送,对党员干部涉嫌违纪行为的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对国家工作人员涉嫌渎职和商业贿赂等职务违法犯罪行为的移送检察机关查处;对其它人员涉嫌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的移送公安部门查处。分类移送实现了案件线索运用的全方位覆盖,极大促进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2005年以来,该局移交案件线索4起、提供案件线索1起,涉案13人,涉案金额714万元。

        ——审计整改机制:推进整改有效落实。为切实将审计整改意见落到实处,该局从三个方面完善审计整改机制。一是定期汇报促整改。该局定期向区长办公会汇报重要审计报告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整改意见和建议;对审计查出的严重问题,及时以专报形式上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并由区长或分管区长召集区纪监委、组织部、审计局以及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被审计人参加的整改落实会,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纠正,纠正的问题不再重犯。二是部门协同促整改。该局主动协同纪检监察、财政、国资委等有关部门,促进审计成果的整改落实到位。如2007年针对一区属企业在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会同区纪委、区监委、区国资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自查自纠进一步加强对国有(集体) 资产管理的通知》,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要求,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国资国企监管的力度。同时也形成了审计整改的合力,较好地解决了审计“整改难”的问题。三是跟踪检查促整改。该局将跟踪检查审计整改情况列为年度审计计划,对每年审计过的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督办落实,促进规范管理。同时,年底前受区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落实情况。2007年该局通过跟踪检查促整改,挽回企业账面资产8027万元,违规造成的大量账外股权投资按照审计意见作了账务处理,进账资产为15268.63万元,二项合并挽回和纠正国有(集体)资产23295.63万元。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