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叶剑平:加强土地管理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9日】
【来源:审计署办公厅】
字号:【大】 【中】 【小】

土地是重要的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土地问题关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推动力量。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土地改革作了全面部署,中央把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土地资产资源管理,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城乡一体化、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方面。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明确提出了对全国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开展全面审计的要求。

按照李克强总理要求和国务院安排部署,2014年8月中旬至10月,审计署组织以全面摸清土地出让收支和土地资源的底数,推动依法、有序、有效利用土地,确保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目标。

土地管理是此次审计重点关注内容之一。包括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设用地审批征收规模、投向情况;建设用地审批征收供应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揭示重大问题和案件线索,着力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重大履职尽责不到位等;提出相关建议等。此次审计一手抓查处土地领域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一手抓促进提高土地资源和资金使用绩效,促进土地领域深化改革和国家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审计发现,在土地管理中,存在着建设用地管理不严格,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约束力不强;土地审批、征收和供应制度执行不严,部分地区违规批地征地和供应土地;一些用地单位违规用地;土地利用比较粗放,闲置规模土地较大等问题。比如一些地区自行规划建设城市新区,有的地方违规审批设立开发区;一些地方政府持有的建设用地和用地单位闲置规模较大等。

审计中所揭示的问题大多是多年累积形成的,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尚未完全到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地需求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产生的。既有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不健全的原因,也有管理不到位、执法不严格、少数领导干部政绩观不科学、法治意识淡薄等原因。需要围绕依法有序有效利用土地,通过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强化监督,逐步加以解决。

针对这此问题,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土地规划、计划管理,统筹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梳理优化并规范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土地管理各环节权责配置,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要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落实国土和农业部门在耕地保护和监管中的职责,建立耕地保护协调制约机制,加快推进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探索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国家统筹补充耕地政策,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要进一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整合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先投入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民生领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合理控制用地规模,提高土地投入产出率,有序推进城镇和村庄闲散用地整合,深度开发现有低效用地。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严格土地执法,加大对违法违规占地用地的查处力度,坚决查处滥用职权暗箱操作等行为,对耕地保护不力,违法违规批地用地、乱支乱用土地相关资金,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格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促进依法行政,维护土地市场秩序。

此次审计,让人们看到,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摸清真实情况、揭示风险隐患、反映突出问题并推动及时有效解决,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同时,也使人们相信,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通过完善监督管理,健全制度机制,加快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土地领域存在的相关问题会得到较好的解决,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人民大学叶剑平)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