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谨防扶贫政策“走样”需念好“精准”这本经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9日】
【来源:中国网】
字号:【大】 【中】 【小】

1.47亿元扶贫资金闲置1年以上、32个扶贫项目不到位致使6000余万元的扶贫款打了水漂——审计署今天公布的“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公告”着重披露了扶贫资金使用中的诸多问题。(中国青年报1126日)

这次审计过程中披露出许多扶贫政策走样等问题,并存在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执行进度较慢、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甚至有些单位和个人通过伪造合同、虚假票据列支、虚报工程量等方式骗取套取、侵占扶贫资金,或在扶贫工作中借机牟利,涉及金额数目巨大,扶贫政策咋就走了样?

扶贫资金本应是是指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而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背景下,财政扶贫资金的稳定增长为推进农村扶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有些官员却上演“障眼法”把发放给百姓的“扶贫资金”当做眼中的“唐僧肉”,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好扶贫款,让一些国家的“蛀虫”侵蚀,让扶贫惠民大打折扣。

在一些扶贫项目中因后期管护不到位或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未落实等原因,建成后闲置废弃或者种养殖成活率低,项目效益不佳,无法实现预期扶贫效果,甚至形成损失浪费。以黑龙江省甘南县为例,此县共组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个,计划帮扶3229个贫困户脱贫。但由于部分项目未实现与具体帮扶对象有效对接、项目建设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实际仅对接245户帮扶贫困户,且均未实现脱贫目标。这样的数据足以说明精准扶贫仍不到位,扶贫政策存在走样等多种问题,打赢扶贫攻坚战必须要念好“精准”这本经。

惠民红利打折扣,除了依法惩治涉案人员外,堵住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漏洞,也更为急迫。当下,一些胆大妄为的官员却张开血盆大口吃向了“扶贫资金”。真是让众人气愤不已。显然,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补贴政策是好的,但由于相关部门针对政策性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等环节存在漏洞和制度缺陷,国家的各项扶贫财政补贴虽然是个好政策,但随着中央下拨且逐年增加的庞大补贴资金,成为了一些腐败官员的竞相追捧的“香饽饽”,怎样堵住扶贫资金的资金管理漏洞,是摆在面前的重大课题。

“扶贫资金”本来是关心百姓民生的一项民生工程,有一些官员却当成“唐僧肉”,骗取的手段也真是五花八门,违纪违法手段简单直接,贿赂方式多样、数额惊人,塌方式腐败现象严重。发票造假、信息造假,因此,我们要遏制这样的腐败需要从制度措施入手,要分解权力,及时采取措施,建立科学的防范机制和追惩机制,让群众参与监督,政府应公开项目工程,形成操作性强的监管制度,首先让干部从思想上没有“贪”念。

对此,针对扶贫资金被侵吞的现象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强化常态监督,尽快制定扶贫资金监管、巡查、抽查等制度,每年提出联合监督检查的方案,堵住资金流失的漏洞。完善问责制度,对套骗取资金的行为予以严惩,实行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强权力运行环节监督制约,强化常态监督,规范医疗机构的管理运行规范。让扶贫资金彻底摆脱“唐僧肉”的宿命,真正精准扶贫助力脱贫致富,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文/曹瑞晓)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