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孙伟:保障房“乏力”不是“面子问题”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5日】
【来源:中国法治】
字号:【大】 【中】 【小】

数以万套的已建成保障房,在江西、河南、吉林、湖北、贵州等多地却成了“空置房”。国家审计署日前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显示,有5个省已建成的5.75万套保障房闲置。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居住质量不佳等问题,部分保障房还在资金管理、建设、分配环节不透明,甚至沦为“虚假工程量”。(1224日   新华网)

任何一项利好政策的出台,都会经历一番挣扎。即便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仍会遭到一些既得利益群体的围追堵截。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都是短暂的。把最大利好惠及民众,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是监督那些权力和利好下行的最好手段。

保障房建设,关乎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从最初建设再到后续步骤的逐渐完整,保障房的问题也开始从单一的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淤生了更多。它既有设计、质量、管理、资金、政策等问题,也有一些不良人员勾结保障房管理人员产生的保障房资格造假、骗购骗租分配等问题,面对如此纷繁情况,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措施,予以打击,看似收效很好。但更多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开来。

日前,国家审计署日前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显示,在空置情况最严重的贵阳,已建成保障房空置套数达30855套,占所有被通报省份的一多半,这些住房建成后多年来全部没有分配。当记者采访该市的住建局长时,竟然还闹出了笑话,出事之后的推脱之意明显,让人对保障房建设和供给问题不得不再生怀疑。保障房怎么了?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策的承接到底执行了多少?看起来建房量不小,真正投入使用的又是多少?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事?

从各地审计公告来看,保障房建设规划偏远、居住质量不佳,是闲置的主因。海南查出9个市县9077套保障房闲置,云南、山东也均查出闲置保障房超过万套。有点地方保障房配套设施不完善,公路坑坑洼洼,一到晚上小区内多数路灯漆黑一片,安防设施基本为零;有的地方,保障房项目仅仅是“纸上工程”,为了应付上级考核需要,甚至在仅开展前期工作,未开工或完成标准的情况下,虚报工程开工量;有的地方,分配机制缺陷,呈现出了许多申报家庭条件不实的情况,并且这些问题户已经骗购了保障房。这些问题累加,折射了一些地方政府对保障房的重视程度问题。保障房建设既占地,又不能得不到实质性的税收,而且需要地方投入巨资去注入,赔本的买卖怎能心甘情愿?为此,也有地方采取了拖战术,宁可让保障房建设资金“躺在账上睡大觉”,也不愿意动,这本身也是一种消极对待。

保障房“不保障”,看似是执行政策的缺斤短两,实则剑指一些地方政府服务民生的消极应对。如果单纯地应对上级考核,或者“好面子”、“浑水得利”,这些都是很危险的。撇弃千万人的切身利益,回避责任担当主旨,这本身就是不作为,同样这也暴露了对于保障房制度考核方面的缺陷。鞭子没有落到屁股上,打夹层纸,只能落得个表里不一。今后,必须要制度为人用,为众人所用,从建房选址、到注入资金运行,确定交房日期和配套等等,政府需要签订承诺书落在纸上广而告之,对完不成、群众不满意打板子,或许比那些单纯为来应付牢靠的多。【孙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