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从国家治理高度重视审计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0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关键而又特殊的部分,将开始发挥更重大的历史作用。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治理高度,对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

从中国国家治理的大历史进程来看,从中古式农业国家转型为现代国家,审计体系不能缺席。国家发展水平是众多变量的结果,这些变量通过国家治理体系这个函数发挥作用。而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是一个通常不被注意,但却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的作用远不止于反腐败,而涉及经济社会的深层次运行质量。

《框架意见》从国家治理的高度,给审计体系设定了目标任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具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从保证审计独立性的角度,提出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第二,从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角度,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第三,从保证审计队伍素质和职业需要的角度,提出建立具有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

《框架意见》明确了完善审计制度的八大任务,其中有:实行审计全覆盖;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等等。

显然,这些任务的提出,很有针对性。

实现“全覆盖”是时代十分迫切的要求。2008年以来,国家审计署仅对国资委[微博]和财政部监管的118户中央企业中的57户进行过审计,中央部委所属的94家企业、国有企业境外机构和投资从未审计过。随着政府和国有经济活动日趋复杂,随着我国企业在海外投下巨额资金,不管是在业务范围上,还是在国内国外的区域空间上,都亟须通过审计摸清楚基本面、画出坐标系、为长期规范管理、规范运行和考核体系打下基础。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框架意见》对此给予了充分的注意。为了保障独立性和审计效果,《框架意见》强化了垂直管理的浓度,以减少本地党委政府对本级审计机构的影响和干涉。

目前我国审计人员总共只有9万人,远远达不到海量审计工作任务的需求。在具体操作方面,《框架意见》明确允许可以有灵活性,例如专业人才可以聘任等等。我们认为,步子不妨迈得更大些,完全可以考虑向现有的市场化审计服务机构采购服务。

我们认为,对审计结果的使用,可以更进一步,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而可以公开的,都应该向社会完全公开。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审计往往跟反腐败直接画等号。但审计的作用应该从更高的层次来看待:它意味着政府和国有经济系统整体规范程度的提升,意味着对经济基本面的精准掌握,意味着对权力之手的更精确约束,意味着全社会经济运行成本的下降,总之,指向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中国经济运行长期规范化是大势所趋,一切违法的手段、投机的心态、浮躁的价值观,都将会被审计体系照出原形,越来越走到死胡同。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