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投资85亿的保障房“睡大觉” 该打谁的板子?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3日】
【来源:央视新闻】
字号:【大】 【中】 【小】

投资85亿!贵阳3万套保障房竟闲置

国家审计署今年9月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在全国保障房审计过程中,发现有的省份存在大量保障房闲置问题。其中,贵阳市有30855套已建成的保障房处于闲置状态。贵阳这些保障房项目投资达85亿,但因为水电、排污、市政道路等配套建设跟不上,未及时投入使用,老百姓有房迟迟住不进去。

央视记者就此事来到贵阳市住建局局长办公室,但是一听采访,这位局长却直呼自己不是局长!但是之后记者在住建局网站上发现,这位自称不是局长的,正是局长刘朱本人。

今天(22日),贵阳市对此事作出回应,表示坚决落实整改,确保保障房尽早投用。

保障房闲置 “民心工程”伤了民心

众所周知,在房价高企的今天,保障房代表着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对于许多低收入家庭而言,保障房更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总投资85亿元的保障房闲置,却让许多家庭望眼欲穿,心理感觉无比遥远。我们不敢想象85亿元存入银行会产生多少利息。公共资金如此浪费近乎犯罪,究竟该谁站出来埋单?

今年3月24日,《贵州日报》还刊发报道称当地“谋定而后动”,多方发力推动保障房建设。未想到,“多方发力”的结果却是“烂尾”。毋庸置疑,保障房建设投入数额大、牵涉链条多、协调难度高,这更需要政府部门一以贯之地从头盯到尾。然而,许多地方在保障房开工时就急匆匆“唱赞歌”,未免心急了一些。这就如同给困难群众送温暖,当我们把年货和猪肉送到百姓家时,再宣传不迟。生猪尚在栏中,就大张旗鼓地高调宣传,到头来年货和猪肉没送去,老百姓只能嘬手指头。

保障房闲置 谁之过?谁之责?

事实上,项目启动时敲锣打鼓,项目收尾时乏人问津,民心工程虎头蛇尾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根源,都是畸形的政绩观惹的祸。依道理而言,建设保障房项目,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是群众入住后满意不满意。然而一些政府部门眼睛只盯着上面。中央高度重视,就大张旗鼓地开工建设,并把开工面积和投入力度作为成绩显摆,忘却了这项工作成功与否的真正标准。

保障房上演“空城计”,这样的新闻在多个省份都曾出现,除了像贵阳一样,由于配套措施不完善影响入住外,需求不对称也是造成保障房空置的最主要原因。

大中城市由于土地紧张、价格紧缺,建造保障房往往会得不偿失,于是就把保障房指标派到县级市或者小城镇中,但是县级市和小城镇人员外流现象严重,对保障房没有那么大的需求。保障房空置就难以避免了。特大城市也不外乎如此,比如北京,保障房大都在五环以外。这在交通环境、公共服务设施上都给住户带来诸多不便。建造保障房时要充分考虑运行成本,走可持续道路。倘若建保障房只顾眼前利益,为了一时的成绩,极容易造成现在闲置的局面。

打通保障房的“最后一公里”

问题既然已经出现,就应及早想办法解决。房地产建设牵涉层面多、涉及链条长,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以理解。关键是相关部门需要及早面对媒体,解答百姓关心的问题,给焦急等待的群众吃一颗定心丸。然而,身为住建局长,却一问三不知,确实让人寒心。党员干部需要有责任与担当,需要实事求是地直面问题。掩耳盗铃地答非所问、避实就虚,躲不开肩上的责任与压力。

保障房建设是民心工程,需要百倍精力,更需要用心投入。行百里路半九十,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直面问题,及早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打通保障房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待百姓搬入宽敞明亮的新居时,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投入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文|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