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吉林网:资源离任审计改写“政绩账单”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1日】
【来源:中国吉林网】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署副审计长陈尘肇11月9日介绍说,中办、国办近日印发了《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该方案要求,从2015年开始,我国要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审计评价,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11月10日中国青年报)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进入试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前景看好,令人鼓舞。主政官员资源离任审计,既可以及时发现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能评估影响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风险隐患,通过促进政府整改,推动自然资源集约化利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给离任官员算一笔自然资源与生态环保细账,将提醒与引导现任官员恪尽职守,功在当代,利在千代。

官员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是力改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唯GDP的政绩观,催生了以高投入、高污染、高损耗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也导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矛盾。

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发展将前功尽弃。这绝非危言耸听,从决策层到普通民众,都对迫在眉睫破解生态环境问题、通过顶层设计解决官员政绩观问题形成共识。提出诉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与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应运而生,就是要发挥制度的引导与惩戒效应,使各级官员坚守生态底线,坚决不吃祖宗饭,不断子孙路,实现与保护好自然资源的绿色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会会议公报》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对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路径认识上的新突破,具有革命性意义。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体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改革内容。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修复建设,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这些接连登场的制度设计与付诸实施,对于促进领导干部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

试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重在摸清家底,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专家指出,家底不清不利于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科学认识和有效管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自然资源账户的统计上,需上升到自然资源与经济活动的关系,联系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看增加了多少GDP,消耗了多少自然资源,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平衡等等。这对各级审计部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应积极应对,从试点地区开始,充分运用审计手段、行政手段,协同各职能部门收集整理自然资源资产基础信息,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切实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创造条件。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的最大看点,在审计成果的应用。要将审计结论与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无缝焊接,确立生态效绩离任审计的后评价制度,将官员的责任捆绑到生态环境的战车上。该“秋后算账”的,要动碰硬的算,算到官帽上。要细化到每一片树林、每一条小河、每一次雾霾、每一项指标的量化考核,以严格的问责铁规明确,不管决策人职务是否变动、是否在职,都要承担与考核评价结果相应的责任。因决策失误导致自然资源严重浪费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必须追溯责任与惩戒到人,直至刑究。

“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已绘制,对领导干部试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是完善实施绿色发展长效机制的改革利器。作为“五位一体”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已被列为“十三五”规划的十大任务之一。中央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绿色化”,绿色化其实就是助推绿色发展的评价标准。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就是要引导与倒逼其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常态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风向标与导航仪。(梁江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