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审计结果运用是关键——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1日】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本报记者 崔文苑)“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必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十分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作为一名从事生态文明制度研究咨询工作的学者,同时也是审计署的特约审计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感触颇为深刻。

谷树忠表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第一,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并不乐观。从总体上看,支撑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并不雄厚。第二,我国持续30多年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严重削弱了我国并不雄厚的自然资源基础。工业、农业的水耗、能耗、“地耗”等资源消耗水平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有着较大差距。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削弱了生存和发展的水土资源基础、环境容量。第三,保护和管护好自然资源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至少包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空间优化等核心内容。保护和管护好自然资源基础或自然资源资产,既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关联环境保护、生态保育和空间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此外,自然资源保护的主要责任在各级党委政府,关键在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无疑,自然资源保护是外部性行为,企业和家庭等也责无旁贷,但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在理念引导、规划编制、项目组织、激励奖励、约束惩罚等方面率先垂范。

谷树忠认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项理论性、政策性和敏感性都很强的工作,尚有许多理论问题、方法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去认识、去研究、去解决。其一,什么是自然资源资产、自然资源资产与其他资产的异同、自然资源资产如何评估、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资产监管方面的职责是什么、如何判断领导干部监管自然资源资产的履职情况,等等。其二是政策性很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很容易让公众联想到审计依据是什么?仅仅是纪律要求,还是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由谁审计谁才既符合规定、规矩,又具备现实操作性?其三是敏感性很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审计的对象是领导干部,关系到对领导干部任期评价,进而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升迁或降职等。“这些特点决定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要注重理论和方法建设、法律和政策依据准备、干部和组织制度调整等。”他说。

《方案》明确了因地制宜、重在责任、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谷树忠认为这些原则是当下实事求是的明智之举。

“我国地域辽阔,省情、市情、县情千差万别。各地在自然资源资产的类型、存量、流量、因素等方面往往有着明显差异,各地自然资源资产关键问题亦有着差异。”谷树忠进一步分析说,有的地方,如西北和华北地区水资源资产是最为关键的;有的地方,如华南、华东地区以耕地为核心的土地资源资产则是最为关键的。另外,各地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方面的基础工作水平也有差异。“所有这些差异决定了试点必须因地制宜,在统一要求之下有所侧重、有所突破。”他表示。

对于“重在责任”,他表示,要唤起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对自然资源资产问题的关注、敏感和责任,切实树立起管护好自然资源资产也是重要政绩的新理念。另外,也要分清楚试点组织机构和试点单位的职责,建立起指导和主导的试点工作关系。

“试点过程中要不断去丰富和完善理论方法,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和规范,充实和提升相关的工作能力和手段。这些都决定了试点不能过快,要速度服从效果;也不能把审计的面铺得太大,可先瞄准社会关注度高、数据基础好、部门配合好的领域,率先突破,以点带面,扎实推进。”他说。

“关于审计责任界定,确实是个难题。”谷树忠说,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基础及其变化是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既有任期内因素,亦有历史因素;既有领导干部因素,也有普通干部群众因素。在责任界定时,要决不放过一个“坏人”,决不能放过在自然资源资产管护方面无所作为的领导干部;但也决不可冤枉一个“好人”,决不能让有所作为但历史欠账太多、难以在任期内显著扭转的好干部受到委曲。他认为,审计结果的运用是关系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否“管用”的关键。审计结果不运用,就等于没有审计。因而,必须与干部制度、特别是与干部考核和任免制度结合起来,尤其需要得到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大力配合。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