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虚报保障安居工程”是造假惯性作祟?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9日】
【来源:中国网】
字号:【大】 【中】 【小】

今日,审计署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15年9月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要负责人就保障性住房建设指出,这次审计报告主要反映了建设进度、任务完成和建成分配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11月6日 中国新闻网)

7个省虚报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完工达1.44万套,平均每省2000套,应该算得上是造假中的“大手笔”。要不是审计署从严把关,恐怕这些造假现象还难以见 天,引爆网络几乎成了必然。一方面为审计署敢于“揭丑”的勇气点赞,另一面却为地方造假问题感到担忧。不难想象,这仅是地方政府造假中的“冰山一角”,背 后还有多少造假“潜规则”,民众还不得而知,难道真是造假惯性作祟?

其实,一些政府 造假时常进入公众视野。如GDP统计,长期以来,出现层层注水情形,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GDP总和为51.8万亿元,比国家统计局数据多出4.6 万亿元。湖南在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中抽查发现,衡山县2013年工业总产值上报数合计44亿元,而检查数合计只有5.8亿元,差错额高达38.2亿元。一 起起的造假行为,不仅给统计工作带来“阴影”,也影响到了国家政策的制度和部署。

由此可以看出,这次虚报保障安居工程,也并非一次偶然,而是一些地方习以为常的做法,只不过被审计署毫不留情曝光了。公众不禁要问:为何要虚报造假?显然也 不能全怪地方自愿。诚然有地方政府为了政绩,通过造假来“润色”,但同时因为上级的各项任务指标,不完成会被批评、处分,甚至影响“这帽”,动力与压力并 存,不造假怎么能行?

客观来讲,通过造假欺瞒上级,其严重后果不亚于腐败,也有一些 学者明确指出,“统计造假是一种严重腐败!”此话并非没有道理。地方政府明目张胆的统计造假行为,助长了歪风邪气,促使这股造假之风愈演愈烈,难以彻底根 治,恶化了党风政风。同时,由于一些地方官员通过造假得到了提拔,引来了别人的羡慕与效仿,使得数据造假成为一些地方的“潜规则”。

所以,对于这些数据造假行为,既要加大统计数据公开透明力度,以利于各方监督,对不诚信的企业和单位加大曝光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同时也要加大对地方政府的数据审计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尽早采取措施,依法追责,形成震慑。(文/艾锐平)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