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审计署:每花1元财政资金可为国家创造256元效益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0日】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本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车辉)审计署今天发布了2014年度审计署绩效报告。报告指出,审计署2014年共审计(调查)1361个单位,移送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线索和事项423件、涉及责任人员1976人。

审计署相关负责人在解读该报告时表示,2014年,审计(调查)单位1361个,审计业务工作量541762人每天。通过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直接促进财政增收节支、资金拨付到位、挽回(避免)损失等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工作成果3090.17亿元。与此同时,审计署财政拨款支出共12.07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256。“也就是审计每花1元财政资金,可为国家带来增收节支等经济效益256元;按审计署实际人数计算,人均审计成果为9274万元。”

据介绍,2014年,审计署统一组织23个审计项目,涉及财政、金融、企业、资源环境、经济责任、民生、涉外等方面,重点开展了以下审计工作:对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从2014年8月起,持续组织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按季度向国务院上报审计情况,并督促及时整改,促进政令畅通;同时,加强对财政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促进财政提高绩效和深化改革。围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制定加强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审计、加强对奢华浪费建设审计、加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审计等意见,并组织了相关方面专项审计或调查。

审计署还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在财政、金融、企业、资源环境和民生等审计中,注重揭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建议,并对政府性债务和重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加强对重点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的审计,主要实施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和彩票资金审计。审计中,着力揭示和反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管理不善、效益不佳等问题,推动惠民富民强民政策落实到位。在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同时,高度关注侵害群众利益、小官贪腐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法违纪问题。加强资源环境审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