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审计署解读7月稳增长等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31日】
【来源:人民网】
字号:【大】 【中】 【小】

8月28日,审计署发布了2015年7月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要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7月份跟踪审计着重审查东北和西部地区,集中反映了4方面问题

与5、6月份相比,7月份的跟踪审计除了继续关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重大建设项目推进、简政放权等情况外,还着重审查了东北和西部地区财政存量资金和闲置土地的盘活利用情况,以及部分重大政策配套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

审计署直接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个中央部门和7个中央企业进行了审计,从审计情况看,有关部门和地区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成效。

此次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22个省及2个部门存在资金沉淀和土地闲置问题,涉及资金564.47亿元、闲置土地3.6万公顷;二是10个地区、部门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措施的部分配套制度不完善、有的政策措施未落实;三是3个中央部门和2个地区未按规定落实简政放权要求;四是18个重点项目推进缓慢,涉及项目投资502.73亿元。

此次跟踪审计重点关注财政存量资金和闲置土地盘活情况

国务院高度重视财政存量资金和闲置土地的盘活问题,多次部署相关工作。7月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要求各级财政将已收回沉淀和违规资金2500多亿元,加快统筹用于急需领域;国务院将239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调整用于在建重大项目;对闲置土地处置不力的收回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此次跟踪审计将财政存量资金和闲置土地盘活情况作为重点关注内容,是落实国务院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也体现了跟踪审计的时效性。

李克强总理曾指出,要通过审计,揭示并促进相关制度规定及时修改完善。此次公告反映了部分部门和地区在落实金融支持“三农”、商事制度改革、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审计还将密切关注和反映此类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推动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本次审计检查了相关部门和地区对前期跟踪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从检查情况看,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整改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8月以来,通过整改,促进新开工项目728个、完工856个,还有300多个项目加快了实施进度,促进制定完善50余项规定及办法。如,对2015年1季度审计反映的43个重大投资项目未及时批复问题,发展改革委逐项进行梳理,协调推进相关工作,至2015年7月下旬完成13个项目的审核、批复;质检总局、林业局主管的中国经济林协会取消或合并了6项审批事项,15个省取消了100项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发展改革委主管的中国价格协会、吉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等5家单位停止了违规收费,海关总署取消3项经营服务性收费;财政部将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进口免税政策审核周期缩短到2个半月等。

针对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下一步将采取三方面措施来确保审计监督效果

一是进一步发挥监督合力。如在今年6月国务院组织的全国第二次大督查中,国务院将2015年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列为督查的重点事项,由国务院督查组亲自进行现场督查,并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对督查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核查问责。这是对审计工作的肯定,也更加有利于发挥监督合力,推动问题整改,促进审计建议落实。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跟踪审计发现,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整改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推动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但也有个别地区或部门还存在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的情况。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跟踪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检查力度,督促有关部门和地方及时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同时,督促相关部门和地区加大追责问责力度。

三是持续公开跟踪审计结果。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反映各地各部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政策措施中的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对改革发展过程中行之有效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举措积极宣传,对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等典型问题深度曝光,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