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让稳增长政策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30日】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2013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区间调控、突出定向和精准调控,统筹贯彻实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政策。

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营改增”试点、减轻和公平企业税负……

这些政策落实情况如何,取得什么样的效果?根据国务院部署,从2014年8月中旬起,由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

6月28日,审计署发布了《国务院关于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围绕此次报告有关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内容,记者采访了审计署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审计工作被赋予新使命,促进打通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党中央和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和改善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的实现。”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说。

在新的形势下,审计工作被赋予了新的重要使命。201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工作方案》,要求全国审计机关自2014年8月起,持续开展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政策措施情况的跟踪审计,着力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的总体情况,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

“开展这项跟踪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需要。加强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既是审计法的立法宗旨,也是审计工作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 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说。

什么是跟踪审计?顾名思义,跟踪审计是跟随被审计事项同步进行的一种审计方式,是审计机关在相关被审计事项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环节介入,并跟随被审计事项的发展过程持续进行的一种动态监督活动。

“传统的审计,是围绕着资金和权力而运行的,现在把它拓展到对政策执行的跟踪。表面上看,这是简单的审计功能和作用的拓展,但深入一层看,实际上审计的定位在新的形势下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中国把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目标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总目标,审计的职能和作用范围也必须在国家治理的事业中重新加以定位,在国家治理的事业中围绕着国家层面的一些重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实施以及最终到位,就需要跟踪审计。”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

“这是中央赋予审计一个新的使命。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涉及面很广,作为审计工作来讲,要起到督查员的角色,看改革能不能落地,能不能落实。同时,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对政策进行跟踪审计也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充分体现。”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马海涛强调。

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但下行压力仍不容忽视。制造业投资增长乏力,特别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下行容易使风险积聚。

“跟踪审计的作用,体现于在查处问题基础上,通过揭露典型案例,进一步落实责任,有助于打通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打破‘中梗阻’,确保政令畅通,发挥好政策效果,逐步消除风险隐患,维护经济平稳健康运行。”高培勇说。

连续3季度开展跟踪审计,揭示出项目审批周期长、简政放权力度不够等问题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各级审计机关把促进稳增长相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作为当前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14年8月开始至2015年5月,审计署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连续开展了三个季度的跟踪审计。

2014年三季度、四季度,由审计署直接派出审计组持续对28个国务院相关部门、18个省(区、市)开展了跟踪审计工作;2015年一季度,由审计署直接派出审计组对35个国务院相关部门、18个省(区、市)开展了跟踪审计工作。与此同时,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署的统一组织下,也同期开展了此项审计工作。

审计署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国务院稳增长等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跟踪审计突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审计重点:促进重大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促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促进重大政策贯彻落实、促进简政放权和促进防范经济领域风险隐患。

除了查账、看文件外,审计机关还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召开座谈会、走访、发调查表等多种方法并用。审计发现,目前各地贯彻落实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部分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周期长、开工不及时、建设推进慢。至2015年3月底,有43个项目向中央主管部门申报超过半年未获批复,最长4年7个月;另557个已批准项目未按计划开工;46个重大水利工程2014年度投资计划至年底仅完成68%;国家石油储备二期规划的8个基地中,有3个工期延长;6个铁路项目、5个水利项目多报投资完成额。

二是一些部门和地方简政放权力度不够。至2015年3月底,12项行政审批事项尚未按要求取消或合并;15个省自行设置的13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尚未取消;有的部门单位还将行政审批相关事项直接委托或变相指定所属单位办理,2014年违规收费7.24亿元。

三是有关部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不够协调。至2015年3月底,“三证合一”尚未出台全国统一办法,造成跨区域办理业务困难;商事审批相关制度尚未修订完善;在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年检改年报等措施实行后,要求提交验资或年检证明的50多部规章未及时清理。

四是有关部门落实进出口通关服务便利化措施未完全到位。抽查80家进出口企业发现,2014年进出口环节服务性收费仍有81项;抽查59家企业办理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进口免税情况发现,审批涉及6个部门、周期5个月左右;审批期间这些企业按免税额提供担保2090笔,造成免税优惠缩水约25%;海关与质检、口岸与产地之间尚未实现检验检疫结果全面互认,仍须分别办理。

针对发现问题提出审计建议,整改取得较好成效

“这次审计揭示的问题和我们传统审计揭示的问题不完全一样,我们要揭示违法违规问题,但更要揭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阻碍经济正常健康发展的制度性、政策性问题。在摸清情况、查出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督促整改,促进国务院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说。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提出了以下审计建议:

一是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建立完善重大投资项目协调机制并定期跟踪序时进度,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各部门、各地区应建立任务清单制度并加大督查力度,及时研究解决政策措施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定期通报各部门和地方政策落实情况,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三是进一步强化追责问责机制。对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措施中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的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政令畅通。

据悉,为加快推动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自今年5月份起,审计署加大审计力度,加快审计报告节奏,并持续关注以前各阶段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切实做到边审计边推动整改。

“从最近了解的情况看,对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各部门、各地区高度重视,认真整改,取得了较好成效。” 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说。

一是各部门、各地区都高度重视审计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发展改革委、水利部、铁路总公司对于进展缓慢、投资完成率低的重大工程均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快审批力度和资金下达以及强化监督;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继续加强简政放权,取消不合理前置审批条件,整治利用行政权力违规收费等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针对2015年第1季度审计反映的问题制定出台或审议通过管理办法、制度文件13项。

二是截至2015年6月上旬,各项具体问题的整改也在加快推进中。比如截至2015年6月,557个已批准未按计划开工的项目中已有183个开工建设。46个重大水利工程投资完成率上升到88.9%。6个铁路项目通过调整账目、追赶工程进度等方式整改多报的投资完成额22.50亿元。

关于简政放权力度不够问题,有3个中央部门取消4项未按规定取消或合并的行政审批事项。15个省自行设置的13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中已取消74项。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上旬,审计署2014年三、四季度跟踪审计中促进新开工415个项目、完工856个项目,另有300多个项目加快了实施进度。资金拨付进度进一步加快,简政放权和其他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关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一些风险隐患得到及时防范和化解。

“跟踪审计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要体现及时性。这次跟踪在发现问题,特别是重大的典型的问题后,在深入分析原因,落实各环节责任主体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整改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进行整改,促进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和完善,很好地发挥了跟踪审计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作用。”高培勇说。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