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为央企境外资产审计叫好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8日】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大】 【中】 【小】

日前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透露,央企境外资产总额超过4.3万亿元,基本上没有进行过审计的消息。昨天,国资委发布公告称,将审计之手伸向境外4.3万亿国有资产。此举既是回应全国民众急切关注,也是确保海外国有资产安全的客观需要。从现实看,对央企境外资产进行审计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首先,能摸清央企境外资产底数,堵塞管理漏洞。多年来,审计署仅对118家央企中的57家进行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部委所属的国企许多是内部审计,而央企的海外资产几乎未审计过。这种状况使央企境外资产处于监管真空,资产质量、经营盈亏等真实情况无从知晓,尤其对是否存在暗中贱卖国有资产进行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更是心中无数。对央企境外资产进行审计,虽属迟来的“爱”,但有“亡羊补牢”之功效,通过对央企境外资产进行全面审计,不仅能摸清央企境外资产家底,更重要的是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全面掌握风险,发现腐败蛛丝马迹,确保境外国有资产安全。

其次,能为中国更多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使境外央企始终保持健康向上活力。通过审计能发现央企境外经营问题,完善相关审计监管法律规范,让境外央企在不断拓展海外业务中提升自律意识和合规经营意识。同时,通过审计对企业境外拓展业务提供必要的地缘政治和文化背景方面的提示,提高企业境外业务整体竞争力,实现更多的国有企业“走出去”。

此外,通过审计可健全和完善与央企境外业务有关的审计监管制度,为今后审计署提高央企境外业务审计能力和水平积累丰富经验。同时须指出的是,在选择审计投标人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做到程序公开透明,防止一些不具资质的审计事务所或与某些境外央企有关联的审计事务所进入其中,避免审计流于形式,达不到预定目标。(莫开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