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既要根治“急症”,也要改善“体质”
评论员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30日】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6月24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作了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这份报告一方面是对过去一年审计工作的总结;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对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和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体检报告”。从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到两类问题,一类是“急症”,就是大家都深恶痛绝的违法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急须整改和追究责任;一类是需要逐步改善的“体质”,即宏观政策执行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须认真研究并逐步推进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任务。审计报告作为一项系统全面的“体检报告”,对于祛除急症、改善体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对症下药”的意义。对于这次的“体检报告”,可以从静态与动态、短期与长期、反腐和民生的三个维度来看其中的隐疾。

    首先,是静态问题与动态问题。静态是指账面的、存量的资产,而动态是指流动的、增量的收支。在静态的和存量的问题方面,审计内容包括财政扶贫资金、政府性债务等,特别是政府性债务方面,经过2011年和2013年两次全面审计,不仅摸清了“底数”,还跟进监督了存量债务的潜在风险和化解情况。在动态的和流量的问题方面,审计不仅关注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小微企业、“三农”、保障房等领域的情况,同时也揭示了信贷资金违规流向产能过剩和其他限制性行业的问题。静态上,“体检报告”有效遏制新风险的产生和扩大;动态上,报告对于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促进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背景下,静与动的关系恰是当前改革重要任务之一的“盘活存量、优化增量”。

    其次,是短期症状与长期征兆。短期是指已经发生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长期是指逐渐暴露、关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审计署一方面密切关注主要经济部门执行国家财政、货币、产业、投资和税收等政策的情况,及时揭示并督促整改了其中存在的不适应、不衔接和不配套问题,有效改善了政策执行效果,促进了政令畅通;另一方面,审计报告还反映了大量的违规决策、违规经营、损失浪费等方面的问题,内容和数字都触目惊心,揭示和纠正这些问题,对于理顺经济秩序,澄清经济环境,促进公共资金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需要从长计议的问题,审计工作一方面以财政资金使用为抓手,全面关注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和决算的各个环节,服务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另一方面,以促进提高创新能力为抓手,通过揭示金融机构以规避监管为目的的创新,防止其开展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和低水平的“创新竞争”,促进金融改革,提升金融创新水平。

    最后,是反腐和民生维度。反腐是打掉那些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蛀虫”,提升政府公信力;民生是切切实实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构建良好的“体内生态”。在反腐方面,不仅要看审计工作报告,也要看有关重大案件和事项查处情况的审计结果公告。从反映的情况看,审计署在财政资金管理、公共工程建设、银行贷款发放、土地和矿产资源出转让、国有资产处置和国有企业投资经营等领域,揭露和查处了一大批滥用职权、贪污受贿、骗取侵占、奢侈浪费等方面的问题。有关部门根据“体检报告”,打掉了这些“蛀虫”。在民生方面,审计工作报告也浓墨重彩,在社保、教育、医疗、保障房、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通过揭露和查处问题,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利益,促进了政府强民富民政策的落实。为老百姓解除后顾之忧,是为滋补之策。民生为体质之本,构建良好的“内生态”,身体方能长治久安。

    总之,每年一度的“体检报告”,一定要用好。不能只关注打掉“蛀虫”,也不能只满足于治好“急症”,“体检报告”的方方面面都揭示出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对症下药”。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