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权力集中部门群体性腐败严重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6日】
【来源:检察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本报北京6月24日电(记者谢文英)  “在各项审计中,审计署去年发现并移送涉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314起,涉及1100多人。”这是今天下午,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透露的信息。
    刘家义说,这些案件主要发生在行政管理权或审批权集中、掌握重要国有资产资源的部门和单位,突出呈现三个特点:
    ——群体性腐败问题严重。有112起案件是“串案”、“窝案”,占总数的35.7%,涉及760多人,其中31起案件有主犯的近亲属参与。这类案件大多以1名或几名公职人员为核心,以其掌握的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为支撑,案件链条往往牵扯十几人或数十人,有的涉案人员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违法犯罪方式更加隐蔽。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有意培植利益关联方“代理”作案,有的将原本可以按正常程序开展的行政审批等事项,指定中介方介入协助,并最终从中介方获得利益回流。在股权转让、招投标、资格申请、投融资等业务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此类案件有80多起,涉及200多人。
    ——权钱交易收益远期化。此类案件有109起。这些案件中权钱交易趋向索取投资入股、业务垄断、矿产开采等隐性利益,有的在位时只“帮忙”不收礼,待离职后再兑现;有的将部分违法所得投入公益事业树立“道德”形象,或谋求政治地位。
    报告还显示了2013年重点民生工程的审计情况,其中,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存在骗取、套取和挪用等问题。审计署发现,2013年有38个单位骗取套取棚户区改造资金15.41亿元,237个项目或单位将78.29亿元挪用于市政设施、园区开发等。如河南新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编造虚假棚户区改造规划、虚估投资额等,以城市棚户区改造名义发行债券9亿元,其中7.77亿元实际用于旅游开发、对外出借和投资等;在住房分配中,有4.75万户不符合条件的家庭享受了住房或货币补贴,有2.65万套住房被挪作他用或违规销售。
    
    除此之外,报告还揭示了预算执行、财政管理、政府性债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经过审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审计报告揭示的问题反映了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和规范。建议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和处理结果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刘家义表示,审计署下一步将按国务院要求,认真督促整改。整改的全面情况,国务院将在年底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