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审计引出“老虎” 纪委当顺藤摸瓜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6日】
【来源:光明网】
字号:【大】 【中】 【小】
    昨天(6月24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报告披露,审计署在2013年各项审计中,发现并移送涉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314起,涉及1100多人;违规列支“三公”经费和会议费、违规建设楼堂馆所,以及虚报冒领、骗取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仍然突出。
    国家审计署的公开点名,是把违规违纪行为曝露在阳光下、取信于民的明智之举,但在每年“成绩单”公布之后,却鲜见喝彩之声,反而是批评指责之音不绝于耳。盖因公众始终存有这样的疑惑:年年审计年年犯,一些部门机构屡屡“上榜”,却没有整改措施,问题审出一堆,却很少见到有谁因审计问题而受罚惩。看多了这样的审计公告,公众一次次从希望的波峰跌入失望的谷底,渐渐地公众患上了“审计疲劳症”,不由得不感到审计公告恐怕也流于形式。
    从西电东送工程,到中投等3家大型金融企业,再到中石油、华润等11户国企,审计为顺藤摸瓜牵引“老虎”“苍蝇”打头阵,在反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审计署终究不是专门查腐败案件的部门,靠“审计风暴”反腐到底还是运动式的而非制度性的,并没有形成纪律乃至法律的威慑力。确切地说,人们对审计的不满,并不在审计本身,而在于审计背后缺乏严格的问责机制。
    作为一种事后查补,往往是“法律留下一个针眼,审计牵出一头猛虎”,因此,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必须真问责严处理。现实中,对于“审计问题”之类,往往是部门对单位问责,上级对下级问责,只有从制度上完善和要求,完成从行政问责向法律问责、从组织问责向个人问责、从行为问责到后果问责的转变,才能扭转目前审计与问责脱节的困境。
    当然,审计机关已将结果“无情”地披露出来,并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如将审计问题的整合归纳,对问题有针对性分析,对重大资金执行情况做出充分解析,这些既是对审计制度的完善,更是在促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此基础上,最为重要的不是避重就轻地各自辩解,也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疗法。不管是审计问责还是被审计出问题的单位,只有从财政制度、从预算公开的高度分析问题与困境,用科学、公开的态度加快体制改革,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年年审计年年犯”的怪象。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