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审计厅厅长刘明:审计工作报告要明白“给谁看”
刘明(云南省审计厅)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2日】
字号:【大】 【中】 【小】

   2012年,我担任审计厅厅长以来,认真学习和研究了审计署和各省市区审计厅(局)的审计工作报告,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就是要下功夫解决审计工作报告“给谁看”的问题。基于这个目标定位,不断致力于报告撰写的思路创新、内容创新、布局创新,促使报告更加全面反映预算执行审计情况,切实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透明度。
   
    审计工作报告“给谁看”?我认为,首先,应该给人大常委会看。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要重点报告预算执行审计情况,满足人大及其常委履行预算审查职责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职责。其次,应该给社会民众看。由于政府与权力机关、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需要审计机关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证实、公布,给公众一个交代,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是怎么用的,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第三,应该给审计对象看。通过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监督、鉴证、评价,让被审计部门单位看清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便于堵塞漏洞、建章立制、促进规范。
   
    近年来,审计署在解决审计工作报告“给谁看”的问题上,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一是顶住各方压力,大胆揭露问题。在历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敢于揭示上至中央各部委的“疮疤”,下至地方财政、企业管理漏洞和违法违规问题,呈现给民众的都是耳目一新的创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赏。二是加大原因分析,深挖制度缺陷。历年来,审计署不局限于揭露和反映个性问题、单个案例上,而把重点放在反映共性问题上,通过以案说法揭示隐藏在综合性病症背后的具体症状,推动审计监督为决策服务。三是加大问题整改,依法追究责任。如何惩治预防违法违规和贪污腐败的发生,是审计监督最需要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审计工作报告注重反映整改情况,争取做到对每个问题的处理都有交待。对此,一位网民评价时说:“民众不仅希望行政透明,更希望拿出措施问责到底”。审计署的做法,既是对审计对象的客观公正,也是对民众认真负责。
   
    近两年来,云南的审计工作报告,打破了以往账项式、罗列式的写法,按审计专业板块进行分类,加大原因分析和审计建议的权重,对问题的揭示既有直接点名,也有典型案例,重点从体制机制层面反映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由此产生的审计工作报告,既能使各个层面更加了解审计中暴露出的问题,还明白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人大及常委会而言,能从整个行业或同类资金管理中看清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便于抓住审查和监督的重点;对民众来说,透过审计工作报告,更加理性地审视体制转轨时期造成的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通过政府力促整改加以纠正,使民众感到政府的诚意和诚信;对审计对象而言,有利于从宏观上着眼于制度的完善、管理的加强,从而在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措施上不走样。
   
    审计工作报告要反映实情、尊重民意,就应该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作用。近年来,云南省审计厅在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审计工作报告之前,都要召开新闻媒体通报会或者安排新闻采访活动,向本埠主流媒体解读报告,带领记者深入被审计单位采访,推动审计工作公开透明,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从收集和反馈的情况看,公众和网民对审计工作报告的关注、赞扬很多,也提出了一些期望和建议,使审计机关更加坚定了做好审计工作的信心。(刘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