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辉:对审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4日】
【来源:中国审计报】
字号:【大】 【中】 【小】

转变审计理念,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态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对经济治理思路和战略所作出的重大调整,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审计机关要强化"四个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主动转变审计理念,切实发挥好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

一是强化审计服务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的经济背景下的新尝试和探索,改革在需求侧结构下形成的经济运行方式和模式,矫正要素配置,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等,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审计机关要适时适度地转变审计理念,强化审计服务理念,在审计监督中,注重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谋划策,实事求是地提出有操作性的审计建议和意见,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是强化审计预警理念。在攻克五大任务的过程中,必然会牵扯到各方面的利益,国家审计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围绕着促改革、促发展、促安全、促绩效、促反腐的近期目标全面开展审计,可以超越各部门和个体之间的利益纷争,未雨绸缪,凭借重点审计项目、专项审计调查以及审计信息系统显示的当前数据和未来趋势分析数据,合理利用职业判断,强化审计预警理念,注重揭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可能引发的风险和导致的问题,并前瞻性地提出深化改革的意见建议。同时,审计工作要做好"三个区分",以审计预警促进改革措施落实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敢于负责的人负责,为敢于担当的人担当。

三是强化行为审计和制度审计并重理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审计中,不仅要关注和纠正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深入追究行为失范背后的制度成因,从而提出完善建议,从源头上制止屡审屡犯、屡犯屡审的现象。

调整审计策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落实

审计作为促进政策落实的"督查员",要着眼于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充分利用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这"两个平台",使其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相互融通和促进审计要剑指责任落实不到位、剑指权力运行不规范、执纪问责不严格,切实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

推动化解产能过剩。审计要关注相关部门是否及时落实化解产能过剩政策,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是否取得成效;要关注过剩产能,鼓励企业和项目单位以市场为导向,优胜劣汰,避免社会资源浪费和资源环境破坏。审计机关要督促相关部门推动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储备长期稳定增长的经济新动力。

推动房地产去库存。审计要关注房地产市场发展方向变革、房屋转让收费降低、住房维修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以及个人购房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等政策的落实情况;要关注各地因城施策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和货币化安置、普通住宅标准的界定和执行及其影响的交易税费的征收标准等情况。审计机关要督促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等,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使用,促进闲置楼宇的盘活,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

推动企业去杠杆。审计要关注企业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过程中资产评估的合理性、企业处置资产以换取现金流来偿还债务时的税款计算和缴纳的准确性;要关注企业运用金融工具,如发行债务融资、发展股权融资等的合规合法性。审计机关要结合当前实际,分析我国企业杠杆率过高现状的成因,促进提高实体经济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降低杠杆。

推动企业降低成本。审计要以"消事项、简手续、清收费"为标尺,立足放权,关注各部门和各地区行政审批、投资审批、职业资格审批、收费清理、商事制度等领域简政放权政策的执行力度,督促职业资格等认证未清理、施工许可等权限未下放等问题及时整改;关注简政放权以后政府职能的转变时限和力度,以及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简政放权配套措施改革。

审计机关要促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物流成本等,打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企业减负"组合拳",从源头上为企业减负。

推动扩大有效供给。审计要关注精准扶贫脱贫、加大资金投入、贫困人口鉴定分类等情况;要关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加快铁路建设,以及对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等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审计机关要促进提高经济新常态下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和技术能力,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扩大有效供给,形成我国企业新的竞争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强有力转变。

创新审计机制,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配套环境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优化配套环境的迫切要求。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干部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着力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审计铁军,以更高的标准履行审计监督责任。

创新审计人才培训机制。构建审计人才长远培训规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系统性,综合采用案例、研讨、会议、学习小组互助学习、业务骨干送教上门、到企业实习锻炼等多种培训方式,同时提升审计人员的理论技能和业务技能,加快打造复合型人才的步伐。要高度重视审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其依法行政意识和公仆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向自己亮剑、敢于解剖自己,不断实现自我净化、完善、革新和提高。

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新形势下,审计机关要探索将大数据方法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并善于利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工具,如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对项目所在的位置、面积、周长、边界等进行精准测量,利用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整理等。

创新审计组织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跨领域、跨专业特征强,涉及经济、财务、财政、投资、社保、环保等多个领域,要综合分析审计组的人员构成、审计对象的性质、审计阶段,以及现场审计实际情况等因素,灵活选择矩阵式、扁平化以及其他混合模式。同时,将创新审计组织方式融于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之中,将两者相结合,以建立全国一盘棋的审计管理模式,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审计监督和服务的力度。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