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改革前沿审计新气象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4日】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记者:王仁贵

置身改革最前沿的审计,既是“改革者”,也是改革的“促进者”,既承担了自身改革创新的重任,又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的深化

瞭望|改革前沿审计新气象

与澳门一河之隔的珠海横琴口岸总投资达260 亿元,审计部门对这一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全程跟踪审计 王仁贵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广东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广东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卢荣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广东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围绕着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广东审计部门明确提出,要创新审计理念,突出审计重点,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奋力把广东建设成为向世界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提供审计保障。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实地走访了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和广东省审计部门,切身感受改革前沿的审计新气象与新作为。

调研中,本刊记者了解到,无论是推动广东继续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还是助力广东打造高水平的营商环境,审计都扮演着深化改革“促进者”的角色。具体到审计自身,广东省也积极推进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通过审计改革创新,从体制机制上夯实审计发展基础,为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助推广东继续走在改革前列

去年7月1日起,广东省正式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管理,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调度和使用,实行统一核算、分级存放、等比调拨,从根本上解决了粤东西北等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问题,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对于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而对于持续推动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这一工作的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审计人员来说,这是成就感的又一次加码。

在广东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中,审计部门发现粤东西北部分欠发达地市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情况。

“而且,粤东西北地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费率一般为15%,而珠三角地区一般为13%,粤东西北地区企业负担重于珠三角。”审计署广州特派办的审计人员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原本需要放水养鱼的经济落后地区,因为养老金压力难以降低费率,企业生产经营越加困难,这又进一步导致养老保险基金越加入不敷出。

审计报告反映上述问题后,引起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17年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推进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从深化制度改革来解决养老保险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当年6月30日,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施方案》和《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考核办法》,通过模式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统管,并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启动实施。

“养老保险基金全省统筹后,有力确保了经济落后地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也进一步增强了全省社会保险管理经办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审计署广州特派办社保审计处处长朱久满说。

我国已进入到老龄化社会,面临着两亿多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区域差距让一些地区不堪重负。省级统筹是解决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本之策,既能有效消除养老保险区域不平衡,又能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企业反映的情况看,省级统筹改革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振兴实体经济要求,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和职工缴费负担,激发参保缴费积极性,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审计人员表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后,有力解决了保障不平衡、发展不平衡和管理不平衡的问题,更好地切合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一改革举措,也使得广东继续走在了养老保险基金改革的前列。人社部、财政部对广东省省级统筹改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广东区域不平衡等情况与全国类似,为全国统筹探索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发力高水平营商环境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作为改革先行地的广东,改善营商环境正是当地倾力推进的工作。卢荣春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放管服”最早由广东提出,但相比于江苏、浙江已经实现的“最多跑一次”,广东却落在了后面,“可以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审计署广州特派办的审计人员也对本刊记者表示,改善营商环境一度让当地干部感到困惑,觉得该减的都减了,怎么营商环境还没有发生颠覆性变化呢?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2017年四季度以来,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在广东省重大政策跟踪审计中,从过去关注单一部门、单一审批权的“明放暗不放”“放虚不放实”等内容,到重点关注促进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工程领域行政审批事项的优化整合、流程再造上来。以系统思维为指导转换审计思维,最终趟进了简政放权的深水区。

审计人员系统梳理现实中工程建设领域审批的各环节、涉及的部门,整理发现广东省工程投资项目涉及的审批事项仍多达八十多项、分布在近三十个职能部门,涉及立项、报建、验收等各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审计组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各行政审批所需要提供的资料和前置条件,深入各部门、各地市网上大厅了解审批流程和资料,形成了详实的审批流程、审批路线、审批资料图。

审计组以审批路线图为基础,从审计独立的视角,超越部门界限,以各审批流程的合理性、高效性为目标,系统分析哪些环节、哪些职能、哪些审批事项能够通过前置或去除重复项实现跨领域、跨部门的优化整合。通过两个季度持续努力,发现了简政放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发现部分国务院已取消的审批前置条件仍在继续审批,甚至设定强制性中介服务。广东省有多个地市的发展改革部门在“市管权限内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中,加设银行存款证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等数项前置条件;还有几个地市的国土部门在对核准企业投资项目进行用地预审时,加设要求企业提供发展改革部门出具的开展前期工作函、告知意见、同意项目建设的批复文件等前置条件。

在审计的督促整改下,完善审批流程和职能整合的步伐明显加速。针对上述设置前置条件的问题,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组织相关地市全面清理核查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置条件设置情况,立即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规章制度、内部工作规则,修订完善网上办事指南,纠正不符合要求的审批行为。

卢荣春表示,审计将在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上下功夫,重点关注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动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促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积极防范体制机制设计中的廉政风险。

为“促改革”提供强力保障

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审计职责与定位越加拓展:党委政府决策的“参谋助手”,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民主法治秩序的“维护者”,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守护者”,深化改革的“促进者”,源头反腐的“尖兵”等。

履行好审计职责,打造一支审计铁军,需要积极推进审计机关自身的改革创新。

2015年,广东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审计要发挥保障和监督的双重职责,首次提出广东省审计全覆盖工作规划、联网审计基本方法、推行异地交叉审计、健全与其他主管部门的协调机制等措施。

2016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广东省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以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为目标,部署了审计全覆盖、强化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等8项改革任务。

采访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审计机关的改革创新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确立广东省审计机关内设机构职能设置的原则,健全完善了审计计划、执行、审理、整改“四权”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内部运行机制;二是探索推进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抓住领导班子这个“关键少数”,增强审计独立性;三是全省审计计划由省审计厅管理,有利于组织好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审计,更加有效地规划部署审计全覆盖;四是改革对全省审计人员的准入关、加强审计公告和报告、强化审计质量检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等作出制度性安排,促进基层审计机关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动全省审计工作均衡发展。

比如,珠海市横琴自贸区的审计体制改革就让人印象深刻。当地以“条条派出,块块管理”的创新模式,整合共建涵盖纪检、监察、审计等职能的综合性惩防腐败平台,形成了在经济功能区纪检、监察、审计、反腐“四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

横琴新区纪委副书记、廉政办常务副主任胡红光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2012年9月成立的横琴新区廉政办公室,内设审计监督处加挂市审计局横琴分局牌子,承担横琴新区国家审计职能。“这让纪检监察、审计等不同机关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在推进横琴新区改革发展,推动各项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实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