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回信背后的故事 刘贵芳和她的爱心敬老院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0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字号:【大】 【中】 【小】

    这两天,刘贵芳爱心敬老院比往常热闹许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刘贵芳回信的消息,在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及周边村庄不胫而走,不只是住在敬老院的老人,当地不少村民也都想看一看总理的来信,一同分享这份喜悦。

    直到现在,刘贵芳依然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她和其他17名“最美村医”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接见时的情景。两年有余,刘贵芳倾力付出,探索实践“医养结合”模式的敬老院,如今,李克强总理的这封回信,如寒冬暖阳,给刘贵芳一家带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

    故事:两年前,总理夸她“平凡中见伟大”

李克强总理接见刘贵芳。资料图。

    18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广平县南阳堡村卫生室“最美村医”刘贵芳的回信,由邯郸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受国务院办公厅委托送达刘贵芳手中。

    看完回信的刘贵芳欣喜不已,接下来便是与邯郸市、广平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并抽出空暇,接受媒体采访,忙碌至深夜才回家匆匆休息。

    清晨的冀南平原,安静、祥和。19日,天色微亮,刘贵芳和她的爱人孙志宇便来到敬老院。院落里,两三位老人散步遛弯,刘贵芳与他们寒暄问候,随后来到办公室安排工作事宜。

    回忆起两年前在北京与李克强总理见面时的场景,刘贵芳依然情不自禁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我仅是尽责罢了,做了一点平常的事儿……微不足道,给了我这么多、这么高的荣誉。”刘贵芳说,她做梦都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能进入中南海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李克强总理接见刘贵芳。资料图。

    那次会面时,李克强与大家一一握手。刘贵芳站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没想到李克强走到她跟前,问了她家里的一些生活情况,还有平时工作如何开展等等,两个人交谈了有十多分钟,最后还专门对她说了一番鼓励的话,“他听说我们家是医生世家,便赞叹‘你们是积善行德,做到这样很不容易,是平凡中见伟大’。”

    李克强表示,我们一定要强机制、保基层。今后一定要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现在实行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一定要制定好机制,保证乡村医生的收入。

    “数百个日夜,总理的音容笑貌萦绕于心,他的嘱托时刻回响在耳旁。”刘贵芳说,随着自己的“名气”越来越响,四里八乡的村民都喜欢找她看病,自己却分身乏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空巢”老人无人照料。

    于是,刘贵芳跟丈夫商量:能不能把这些老人集中起来,发挥家里的医术专长,开一个医养结合的公益养老院?

    起步:再难也要干,办法总比困难多!

刘贵芳的爱心敬老院

    刘贵芳的丈夫孙志宇,还有他们的儿子,都是医生。孙志宇还是镇卫生院院长,也算见过世面。但听到爱人要建敬老院的想法,他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啊!”

    两口子经过分析,觉得选择“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应该问题不大,“我们几代行医,更何况还守着卫生院的医疗资源,这是优势,老人的生活方面,爱人不仅富有爱心,还非常细心,这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呀?”

    孙志宇经过粗略测算得知,仅前期的基础建设部分就需要100多万元,这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个难以逾越的门槛。而刘贵芳则坚持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问题都能设法解决。

    刘贵芳拿出家里全部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款,再从银行贷款,但还不够,他们便把孩子结婚时的轿车卖了。

敬老院里一片生机盎然

    听说刘贵芳建设敬老院资金紧张,邯郸市主要领导协调民政等部门,按照国家政策给予了最大力度的扶助支持。

    2013年6月,敬老院破土动工。一年后,投资295万元,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可以容纳150人的敬老院落成。

    刘贵芳说,因为敬老院不以盈利为目的,他们拼尽全力周转,基本能够维持日常运行,但也存在一些困难。不管怎么说,相信未来的路越走越宽,正像总理说的:前景广阔,空间无限。

    “比如护工,目前只有三个人,每月仅300元生活费,很难留住人。”刘贵芳说,还有部分鳏寡老人医疗费的报销问题,尽管新农合能报销一部分,但余下的他们也担负不起,没办法,只有由敬老院承担起来,但不是长久之计。

    18日下午,邯郸市、广平县相关负责人与刘贵芳夫妇座谈至夜里,对于他们提到的难题,均表态将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在护工待遇以及医疗费用报销等方面,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

    探访:敬老院里的老人老有所“医”

刘贵芳和敬老院的老人在一起

    刘贵芳说,首批入住的老人有21位,现在敬老院里住着35位,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65岁,其中五保户有12个,享受国家低保待遇的有5个,其余的都是托老性质。

    燕赵都市报记者随机步入几位老人的房间,看到每间房都收拾得很干净。夜晚来临时,他们会三五一群聚在一块儿聊天,听戏。

    毕竟年岁大了,老人们的身体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的患有高血压,有的患有糖尿病,还有的下肢残疾无法行走。老人们的吃药看病,都离不开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而敬老院和卫生院是个前后院,但凡老人出现头疼脑热,片刻功夫都不会耽误。平时该注意的都注意到,老人患病的机会就少许多。随时发现掌握他们的病情变化,这样就再不会发生留守老人突然发病、死亡,却无人知晓的意外情况。

    66岁的艾胜喜是韩村人,老伴去世,无儿无女。一年前,他把这里当成了家。老人说,平时,他们到院子里的菜地干点活,一日三餐有厨房按时做好,家常便饭,不用发愁。

刘贵芳在照顾老人

    刘贵芳几乎每天到各个房间走访一遍,问问老人的身体情况等等,跟医院查房类似,倘若发现老人身体不适,便立即开出药方,拿出治疗方案。

    五保老人苗如同,有一次突然胃疼得厉害,医护人员几分钟就赶到房间,确定是急性肠胃炎,给老人打了一针,病痛很快得到了缓解。

    十里铺乡大留村的格兴礼老人,患有肺气肿病,虽然所在的村子里有卫生室,但村医少,村民多,有时顾不上,入住这里后,每天有厨师做营养餐,有医生检查身体,并叮嘱按时吃药。此外,这里环境又好,还有娱乐活动,格兴礼老人说:现在的日子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刘贵芳说,医养结合,不光是给敬老院里的老人提供养老,而是嫁接上医疗服务,将老人的健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既有生活日常护理,也有健康检查、康复保健等等,老人有病可以足不出屋,“解决医院不能养老,养老机构又不方便及时就医的问题。”

    期待:幸福写在脸上,责任落在心头

老人们在敬老院里聚在一起,聊天,听戏

    “完成总理的期待,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刘贵芳说,敬老院是公益性质,运行起来按照民办公助的模式,优先收住周边的鳏寡老人和五保户,现在,敬老院基本覆盖周边三个乡镇。

    据了解,近年来,乡镇一级的养老院陆续出现,但绝大多数都以盈利为目的,每月收费大几百元至千元不等。关于这些,刘贵芳和家人从最初建院时就决定,要做一个公益性的养老院,解决周边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的问题,不能在老人身上榨钱。

夜晚来临,正在聊天的老人

    据介绍,入住对象上,该敬老院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类是五保户,该院不收一分钱;另一类是低保户,接受国家每月给低保户的补贴,免收其它费用;再一类是托老区,即社会上的普通老人,将其分为几个档次,根据不同档次收取不同的费用,完全能够自理的,每月收取500元钱,不收饮食费,而不能自理、卧床不起等,费用适当增加,“看得出来,支撑敬老院正常运行的费用来源,主要是托老区,但这个标准相比较来说,也是偏低的。”

    孙志宇说,做人要讲究感恩,爱人刘贵芳这些年付出了很多,有了好名气,老人们过来住,就是冲着咱的名号,咱们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虽然仅是探索,但刘贵芳对敬老院的未来充满信心。她认为,医养结合这种养老模式虽然收益慢,但老人的生活更为稳定更有保障,加上国家扶持,前景肯定光明。(燕赵都市报记者邢云、陈正文/图)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