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权于企业,让市场活力迸发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23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字号:【大】 【中】 【小】

还权于企业,让市场活力迸发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详解我国商事制度改革进展

从百姓投资兴业的第一道门改起,以改革工商登记为切入点,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作为简政放权的“先手棋”,商事制度改革2014年3月1日起在我国全面实施。近两年,这项还权于企业的改革怎样激发了市场活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哪些新动能?未来,商事制度改革还有哪些主要任务?2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发布会上,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就此进行了解读。

激发市场活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2015年,我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而商事制度改革前,这一数字为6900户,可见,商事制度改革带动了市场主体的大幅增长。

然而,在增长背后,也有不少人对这些新增企业的活跃程度充满疑问。对此,张茅介绍说,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跟踪调研显示,总体而言,初创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在这70%的企业当中,约78%的企业有了营业收入。

“不仅企业数量在增长,纳税企业的数量也在同步增长。按照中国科协对创业创新开展的第三方评估,201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市场主体对GDP增速的拉动达0.4个百分点。”谈到新增市场主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张茅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但企业数量大幅度增长,面对人们关于企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存在矛盾的质疑,张茅解释说,首先,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快速拉动不同,新企业的发展是个慢变量,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逐步提高的;其次,新企业的大量增长,对经济增长发挥着结构性作用,特别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大量发展,对冲着衰落产业的下行,缓解着经济下行的压力。

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新企业、新产业的大量涌现,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截至2015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实有企业1635.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4.8%,所占比重比2014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张茅指出,去年,在新设立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大增,特别是信息、文化、教育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互联网+”为结构优化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充分显示出改革创新的成效和潜力。

此外,伴随着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行政审批“瘦身”,我国的营商环境也在持续改善。世界银行发布的《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比上一年提高6位。

创新监管模式,让企业发展更健康

企业要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市场主体大量产生,对市场监管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商事制度改革在放活微观市场主体的同时,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以企业信用监管为核心,探索建立新型监管模式。近两年,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等信用监管手段纷纷建立。去年,有275万户企业被纳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格局正在形成。

在信用监管体系中,由国家工商总局牵头建设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即“全国一张网”备受关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主要是把所有企业的有关信息如企业登记情况、行政处罚情况等归集到每个企业名下,使社会各方能随时查询。”张茅介绍说,“为更好地发挥监管作用,政府还会对这些企业信息进行‘双随机’抽查。首先,被抽查的企业是随机的,由电脑摇号,每年不低于3%的比例。另外,抽查的主体,也就是检查人员也是随机产生的,并不一定是由平常主管的工商分局来查。”

张茅表示,目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一天的访问量接近1600万人次,企业信用公示的作用正逐步发挥。国家工商总局将力争到2016年年底,使该系统与各省的系统更好地衔接,将其真正完善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除了完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在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清理僵尸企业的背景下,国家工商总局也在完善市场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新的一年里,张茅透露,自己还有一个工作上的愿望,就是工商部门在继续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的基础上,能和税务部门联合实现个体工商户的“两证合一”,以减少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时间,降低成本。(记者 陈晨)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