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机构发声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30日】
【来源:中国政府网】
字号:【大】 【中】 【小】

近日,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引发境外媒体和机构持续高度关注。英国《金融时报》、穆迪、摩根大通、高盛等媒体机构陆续发布评论文章和研究报告,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英媒文章:中国经济唱衰论有些言过其实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16日报道】题:对中国经济的暗淡展望是否言过其实?

对于看多中国经济的人士来说,过去一周并不乐观。

首先,上周末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经济增速放缓。今年二季度,工业生产和投资增速双双下滑。接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中国经济年度评估报告中警告称,中国6万亿美元的影子银行产品可能出现违约。这为那些对中国经济发出警告的人士提供了更多“弹药”。他们警告说,没有哪个国家能以中国那样的速度提高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而不出现经济危机的。

然而,这种对中国经济的暗淡展望也许言过其实了。

瑞银集团驻香港分析师贾森·贝德福德在8月中旬的一份详细分析报告中写道:“据我们对765家中国银行的分析显示,资本结构调整和救助措施已经启动,而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而且是被低估的)的进展。”

他说:“自2013年以来,债务减记和坏账转销已增至原来的3倍。”

包括贝德福德的研究在内的多项指标显示,形势并不像市场以及许多对中国的银行持有空头头寸的对冲基金所认为的那样暗淡。

贝德福德提到的对影子银行产品进行大规模坏账转销的银行之一是大连银行。这家银行将其涉足的高风险信贷资产和其他信贷资产削减了86%,税前利润减少了95%。

大连位于中国东北部经济不振的辽宁省,该省是最近几个季度唯一经济萎缩的省份。换言之,鉴于当地经济的糟糕程度,大连银行高管无法像经济更为健康地区的银行高管一样,期望用时间来解决不良资产问题。

大连银行这样的城市商业银行位于金融食物链的底端。其实力更强的对手能够为大型国企提供贷款,且贷款业务在行业和地域方面更多元化。与此相反,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的往往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缺少可靠的现金流数字。

去年,在获得中央政府的批准后,大连银行向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出售了150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

在许多情况下,管理的变化可以对银行的业绩产生巨大影响。深圳一家银行的创始人说,他可以通过改变员工激励机制提高银行信贷的业绩。

此外,还有一些表明中国经济充满希望的迹象。

据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滨说,在持续4年下滑后,生产者物价指数有望在今年底停止下滑。其结果是,真实的债务压力将有所缓解,许多债务缠身的中国企业以及为其提供贷款的银行将得到喘息的机会。

贝德福德写道,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能否带来良性后果仍然未知,毕竟“不良债务仍在增长”。他说:“问题发展的速度可能超过解决问题的速度。”

在许多情况下,关联方借贷和行贿受贿仍是一个问题。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很难知道导致糟糕局面的原因是政治干预还是缺乏基本的风险管控。但至少不一定是最糟糕的潜在后果。

穆迪公司:中国经济增长趋于稳定,上调增速预期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8月18日报道】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

该评级机构将其对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从此前预计的6.3%调高至6.6%,将2017年增速预测从6.1%上调至6.3%。

穆迪高级分析师马达维·博基尔在声明中说:“中国经济的放缓和结构调整很可能是逐步的。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不会严重拖累2016年剩余时间和2017年的全球增长前景。”

中国经济的增速一直在放缓,2015年创下25年来最低增速。中国本月早些时候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也略低于预期。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预期让经济学家们尤其感到担心。1-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而路透社调查的预测增速为8.8%。路透社称,这是1999年以来最慢增速。

分析师们预测,其对长期增长的影响很可能促使政府实行进一步刺激措施,尤其是在财政方面。央行已实行了好几轮宽松政策,包括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下调利率。

穆迪还调高了对日本的经济增长预测。

该评级机构预测,2016年和2017年日本经济将分别增长0.7%和0.9%,此前该机构的这两项预测均为0.4%。

穆迪在18日公布的新闻稿中还说,中国经济前景的改善很可能有助于稳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前景。它还指出,大宗商品价格小幅回升和资本流动的改善将有助于新兴市场趋稳。

穆迪还将其对二十国集团新兴市场成员2016年和2017年的增长预测均上调0.2个百分点,分别调高至4.4%和5.0%。

摩根大通:通缩结束对于中国而言是最积极的进展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15日报道】题:全世界将感受到中国通缩结束

自人民币对美元意外贬值1.9%,之后又贬值4.3%以来,刚刚过了一年。如今,中国仍在采取棘手的平衡举措,一方面允许货币缓慢贬值,另一方面还要避免造成大规模资金外流。7月,资本净流出再次加速,尽管规模不如1月或是一年前那么大。

在当局进行干预以抑制资金外流之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民币价值的基本因素在发生改变。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正处于从物价持续下跌转向通缩预计逐渐降到零的临界点。这是一个有别于过去50个月的显著转变。在过去50个月中,通缩不仅拉低了中国的物价,也拉低了世界大多数地区的物价,这是因为出口的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越来越低廉,加上大宗商品价格日益下降。

摩根大通公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滨说,通缩结束“对中国而言,是最具积极意义的进展”。

中国和全世界都将感受到其影响。中国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方面的通缩曾经尤其严重———这反映了经济中诸多部门供应持续过剩,尤其是那些由国企主导的部门。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7%,而6月则下降2.6%。但从环比看,其实际上涨0.2%,其中金属价格领涨,这得益于持续进行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澳新银行的研究显示,到7月底,中国已经踏上实现钢铁和煤炭减产目标的道路。工业产值增长放缓,投资减少,这正是中国所需要的。

如果分析人士预期通缩即将结束的判断正确,那么实际的债务负担将减轻,给负债累累的公司带来一些安慰,并将移除笼罩中国的最大阴云———人们对债务增长不可持续以及发生金融危机的担忧。而且,在许多人担心货币政策过于紧缩,而央行担心调低利率会导致资金外流规模变大之际,这还缓解了中国人民银行降息以及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压力。

朱海滨说:“对中国公司而言,实际借贷成本正大幅下降。去年为7%到8%,但实际上可能降至2%以下。”另外,在去年出现利润不足的趋势后,朱海滨预计,2016年企业利润前景光明得多。

其他力量也在帮助中国企业应对债务问题。即使央行不下调利率,银行也面临来自国内债券市场的竞争压力,债券市场可向企业提供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替代贷款的产品。

设在伦敦的安石集团的研究负责人简·德恩指出:“自2014年以来,以美元计算,中国债券的表现优于美国债券,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债券名义和实际收益率为正的唯一国家。”

当然,通货膨胀往往是一柄双刃剑。如果通胀上升过快,投资者可能要求债券给予更高的收益作为补偿,而人民币可能贬值,引发又一轮更加可怕的资金外流。但陷入通缩泥潭的日本展示了通缩的危险。目前,中国家庭不同于日本家庭,在政府债券市场的投资总体上可以获得正收益,为消费提供了支持。

这并非2009年那样的高速虚增长,当年的虚增长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推高到不可持续的水平。当然,可能还要等好些年中国才能成为全球避风港。但至少它看起来不再是即将下沉的陷阱。

高盛报告:微观数据表明中国经济转型成效显著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8月16日报道】题:高盛微读中国:成衣变机电,小麦换大豆

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今天在一份市场报告中指出,在分析判断中国经济再平衡努力究竟成效如何时,应更多关注具体微观证据,而不宜纠结于传统的宏观数据。

总部在纽约的高盛集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把中国市场作为集团发展的一大重点,在大中华经济圈的业务十分活跃。

在报告中,高盛从过去十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和进口大宗商品组成的具体变化着眼,主张从微观层面透析中国经济从投资、制造和出口为主的所谓旧经济,向消费与服务为主的所谓新经济转型具体成效如何。

报告说:“虽然中国对外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仍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相仿,但出口商品的组成已发生了显著变化。”

高盛分析指出,鞋类、成衣、玩具等占据了中国1995年主要出口商品的前五位,而2014年的主要出口商品已被电信设备、自动数据处理机械、热阴极整流管、家具和首饰等取代。

分析进一步指出,从出口商品种类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在全球经济“价值链”中的地位显示出升级趋势,正在从以低利润、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产品组成,向较高附加价值商品的组成过渡。

在出口商品种类和结构出现全面升级的同时,高盛的报告还关注到过去十年中国进口主要大宗商品种类发生的微妙变化。

分析说,在过去十年中,与所谓的新经济关系密切的大宗商品———比如大豆、镍和汽油等———进口量都高速增长;而与所谓的旧经济相关的小麦、钢铁和柴油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量则变化不大。

高盛的分析认为:大豆主要被用于饲料生产,进口大增说明中国市场对肉类、乳制品的需求猛增;镍主要用于工用和民用合金消费品的生产;汽油、液化气等商品也主要以民用消费为主。

分析报告还指出,当下很多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习惯使用投资占中国GDP的比例来衡量中国经济转型程度,这种方法存在误区。

高盛认为,所谓旧经济就是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因为中国目前的投资占GDP比例不大可能出现大幅下降现象。报告借鉴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前例指出,这些国家的经验表明,投资占GDP比例不一定会因为经济转型而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高盛的上述分析基本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表示乐观。

与此同时,也有分析人士不那么看好中国进一步改革的前景。

就在上述高盛分析报告公布之前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区主管、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经济学家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中国国企和地方政府债务激增已经对进一步推进改革构成严重的威胁与障碍。

普拉萨德称,仅仅是国企债务一项如今就已达到中国GDP的1.5倍。中国政府如果希望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那就很难避免继续允许信贷额增长。

他认为,中国政府能否在既要发展速度又要维持社会稳定,既要市场化又不能完全放任市场等很多时常相互矛盾的执政主题夹缝中走出一条路来,现在还很难讲。

中国经济“半年报”近日出炉,在进出口增长压力仍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背景下,消费这驾“马车”跑出了靓丽的成绩。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