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的是审计任务重、点多线长,易的是政策支持、工作人员精神头儿足——
扶贫审计在西藏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2日】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工人日报 记者 车 辉 2018-10-13

雪域圣地,莽莽高原,西藏美丽而神秘。因自然条件艰苦等原因,这里也是我国省(区)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全自治区74个县曾经都是贫困县,近几年已有30个县先后脱贫,但仍有44个县没有摘帽。

目前,西藏自治区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大量扶贫资金与项目正在使用和实施。与此同时,为了保障扶贫资金更安全,扶贫工作更有实效,西藏扶贫审计工作人员发扬“老西藏”精神,深入扶贫工作一线,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努力为脱贫攻坚工作保驾护航。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访西藏一些地方的扶贫审计工作后感受到,扶贫审计工作在西藏既难也易。难的是审计任务重、点多线长,易的是各级各地的大力支持和工作人员精神头儿足。

从县里去一个点要奔波200多公里

“扶贫审计工作在西藏有困难也有优势,优势在于,我们的审计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工作人员勤奋敬业、勇于担当,难点在于当地区域辽阔、点多面广,基层审计人员力量不足,扶贫审计工作却很繁重。”西藏自治区审计厅负责同志介绍,2017年10月前全区74个县均为贫困县,但审计人员却很少,为按时完成审计任务,加班加点是常事。

据自治区审计厅农业处工作人员平措旺加介绍,他去日喀则白朗县易地扶贫搬迁点审计时,走两个乡就要一天时间,其中去冬喜乡一个点,从县城出发到那里就有200多公里路程。

“去了就不能回县里住,只能吃住在易地扶贫搬迁点,有时还需要住在未完工的房子里面,居住条件简陋自不必说,这早已不在我们的关注点上,就想赶紧把任务完成好。”他告诉记者,审计人员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查看台账、项目实施情况、搬迁新房建筑质量,一周时间入户抽检了229户人家。整整一周时间,白天走村串户,晚上整理资料,全心投入,连续作战。

这只是西藏扶贫审计工作中的一个缩影。据自治区审计厅负责同志介绍,很多工作人员几个月回不到拉萨。在这种情况下,2017年以来他们对7市(地)和44个县(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审计,截至今年6月底,已完成32个县(区)的审计,到今年底再完成其余12个县(区)的审计,努力在及时预警风险隐患、防止扶贫资金被违规使用、促进生态保护等方面起到有效监督作用。

审计助推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自治区审计厅农业处处长吴陵涌,从审计署武汉特派办到西藏挂职工作已有4年。在他看来,在西藏搞扶贫审计,查问题更要提建议。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在保障扶贫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还要关注扶贫政策落实、工作机制缺陷和管理漏洞,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发挥好审计助推作用。

在日喀则桑珠孜区江当乡“光伏小镇”,一排排藏式小楼整齐排列,不远处是光伏产业扶贫项目的建设工地,工人们正在忙碌。在宽敞明亮的新院子,50多岁的藏族老人尼玛正在收拾家务,她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一家7口人,因为当地光伏产业的建设,女婿有了工作,一个女儿也成为乡小学的后勤人员,自己和另外两个女儿负责生态护林,享受一些补贴,每年还可以得到光伏产业分红。“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的这些措施,我能住到这样的房子里,生活这么好。”她家原来住在日喀则机场附近的一个村子,现在搬迁到了这个小镇,是扶贫强力审计助推,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

吴陵涌一边仔细翻着尼玛家的扶贫台账一边告诉记者,“这样的台账一式4份,户、村、乡、县都要留档,贫困情况、资金来源、落实情况都要罗列清楚。审计人员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查清台账,逐户调查落实情况。”

但与此同时,他们在“光伏小镇”项目建设初期进行审计时,不仅查看问题,还提出了该项目应立足当地实际,在发展光伏产业同时也应因地制宜,施行农业光伏并行的脱贫发展建议。在该项目发展中期,这些建议得到了落实,从而确保了该项目资金优化配置,提高了效率,助推扶贫项目更科学运行,使扶贫政策切实落实到位,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

在日喀则谢通门县,他们还提出要结合西藏本身特色,不要盲目上大产业大项目,而是建议资金向唐卡、藏鸡等特色行业流转,更能发挥效益,助推资金用在刀刃上。

“除了资金管理,我们在审计中如果发现一些产业不符合当地实际,也要提出建议,这是扶贫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吴陵涌说。

“高原缺氧不缺精神”彰显担当

“和西藏其他方面工作一样,中央和各地方对西藏的扶贫审计工作给予了很多支持,但我们也要立足自身,发扬不怕苦能战斗的工作精神,并结合西藏实际努力拼搏。”西藏自治区审计厅负责同志表示。

扶贫资金是否到位?有无闲置?有没有被截留挤占挪用?资金是不是用在刀刃上了?是否精准?项目设施建设如何?产业发展是否科学?脱贫效果如何?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政策措施是否落实?这都是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

日喀则谢通门县近些年经济发展较快,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依然较多,当地审计局工作人员秉承“高原缺氧不缺精神”的扎实作风,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工作任务,重点检查了乡镇是否建立健全和落实惠农专项资金拨付、审批、监管、跟踪问效等管理制度,是否存在擅自改变专项资金的用途,是否坚持及时公开、公示、公告等。对检查的共性、个性问题及时反馈乡党委政府着手整改,并监督落实,确保工作实效。

“这些干部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去艰苦地区工作根本不需要做思想动员,完全是凭借事业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充分彰显了审计人的担当。”自治区审计厅负责同志由衷感慨。

不少审计工作人员从内地挂职或调任而来,他们既要克服身体不适,又要克服家庭困难。一部分人的子女在内地,特别是一些女同志无法照顾家庭和子女,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家庭成员重病,都无法回到亲人身边照看……在西藏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很多类似事迹。

正是审计干部们有这样的干劲和奉献精神,西藏的扶贫审计工作进展顺利。据介绍,目前西藏正在对全区尚未实施审计的县(区)扶贫审计实现全覆盖。2018年,按照审计署统一部署,计划完成26个县的扶贫审计。2019年,自治区审计厅将组织审计机关完成25个县的扶贫审计,最终实现对全区74个县(区)扶贫审计全覆盖。

自治区审计厅负责同志表示,“国家支持西藏建设,关心西藏民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项目,我们一定要为这些资金和项目做好保驾护航工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