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新闻发言人刘达朱就“政府部门如何应对网络舆论”话题接受专访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14日】
【来源:审计署办公厅】
字号:【大】 【中】 【小】


互联网在普通民众与政府官员之间,搭建了一条政策与民意互动的新通道。同时,网络传播路径的杂乱多变,也使公共信息很容易变形走样。对此,审计署政府网站近日对审计署新闻发言人刘达朱就“政府部门如何应对网络舆论”话题进行了专访。以下是专访的主要内容。


审计署政府网站(以下简称“署网站”):平时您上网是否浏览网民有关审计工作方面的观点、意见?

刘达朱:是的。通常情况下,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上网,了解一下国际国内新发生的大事,同时也搜索一下有关审计的新闻,看看媒体关注审计工作的哪些方面,更主要的是搜集和掌握网民对审计工作的评论,特别是有何意见和建议,这是我们改进和推进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

署网站:在新闻发布会之前,您是否浏览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热点话题,并就此作一些相应准备?



刘达朱:审计署召开新闻发布会比有些部门要少一些,接受媒体专访和发布审计结果公告比较多,专访和公告的内容是网民比较关注的问题。在准备接受采访和发布公告时,我们都会考虑要针对网民关心的问题。比如在发布公告前,通常召开新闻通气会,一方面向媒体介绍审计工作有关情况,另一方面也了解媒体和公众对审计工作的关注点,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外发布媒体和公众所关注的问题,通过媒体传播给公众,解疑释惑。从实践看,这种做法效果很好。


署网站:您对网络舆论是什么看法?在担任新闻发言人期间,您有没有有关网络舆论的难忘的事? 

刘达朱:我认为,应该客观、冷静、理智地面对网络舆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媒体在我国的出现,使舆论有了新的更加便捷的传播载体,扩大了舆论的影响力。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舆论参与者更多,传播面更广,会形成很多热点问题,有的还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促成一些问题的解决。有时一件小事,经过网络炒作,会传遍全国甚至全球。这时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负作用也是极为明显的。依我看,我们应当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保证网络信息渠道通畅便捷的基础上,如何更有效地规避其负面效应,以便更好地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

记得在2006年7月下旬,互联网上登出了一则消息:“沧州市一审计人员接受招待猝死酒店门前”。之后,网民对此发表了很多评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针对这种情况,审计署高度重视,及时发布了新闻发言人声明,同时,立即成立调查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虽然当地审计机关尚未实行审计署的“八不准”审计纪律,即审计组有关人员食宿费用可以由被审计单位负担,但该审计组在审计期间违反规定接受了被审计单位的多次宴请;审计组参加被审计单位组织的赴外地旅游的活动,虽然费用由审计人员自己负担,但这也是违反审计署有关规定的。审计署将调查和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后,网民对审计署负责任的做法表示肯定。经过这件事,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认识:政府部门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网络舆论,并且负责任地将事件真相及时公布于众,才能得到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署网站:在以后的工作中,您对网络舆论会采取一种什么态度?

刘达朱:我们会一如既往地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网络舆论,及时、如实地向社会发布更多的审计信息,在公众与审计机关之间架起一座有效沟通的桥梁,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满足公众了解审计工作的需要,使公众能够更多地为审计工作建言献计。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