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调查表明:重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成效明显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29日】
【来源:审计署重庆办】
字号:【大】 【中】 【小】
    
    近期,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对重庆市近年来财政支农资金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调查表明,重庆市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改革进程加快、农民参合热情较高、受益人次逐年上升,取得较好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使农民基本能够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省,极大地改善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政策成效比较明显。

    2003年以来,重庆市为了有效推动新农合制度改革,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受益面,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先后出台了《重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指导方案》、《重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标管理责任书》等多项管理办法或措施。在坚持新农合基金由区县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建立了分级管理,总额控制的基金管理使用机制,有效的控制了医药费不合理增长;通过采取目标管理、加强内部监管、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强化了资金的监督管理;卫生部门和民政部门密切配合,从制度、管理和监督层面加强协调,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医疗救助互联互补的运行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新农合的发展。 

    一是各级财政逐年加大对新农合的投入,为推动重庆市新农合制度的发展提供保障。2004年至2007年新农合筹资总额累计达到13.17亿元,以年均181.77%的比例增长。其中:中央、重庆市和区县财政共计投入10.08亿元,占76.56%;农民自筹3.03亿元,占23%;其它渠道筹集523万元,占0.44%。同期支出新农合基金9.75亿元。

    二是新农合覆盖面已达100%,受益人口逐年上升。截至2007年,重庆市40个区县中,除已无农村人口的渝中区外,39个区县均推行了新农合制度,比2004年净增33个区县,新农合制度覆盖面已达100%。参合农民的受益人次由2004年的126.09万人.次上升到2007年的1737.29万人.次,年均增长139.73%;农村人口死亡率和农村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从2004年的7.47‰和9.25‰下降到2007年的5.1‰和6.74‰。

    三是新农合制度深受农民拥护,农村人口参合比例迅速增长。由于新农合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使农民切实感受到了政策的好处,农村人口积极参加新农合制度。2007年全市参加新农合人口1807万人,是2004年参合人数205万人的8.8倍,农村人口参合比例也由2004年8.71%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76.63%,年均增长比例达106.44%。(赵文权 黄燕)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