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审计报》创刊1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李金华、刘家义等领导亲临报社视察指导工作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07日】
【来源:中国审计报社】
字号:【大】 【中】 【小】
    
    1月6日,是《中国审计报》创刊10周年纪念日。当日,中国审计报社举办了创刊10周年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审计署前任审计长李金华,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等领导亲临报社视察指导工作,并分别在座谈会上发表了讲话。副审计长石爱中主持了座谈会。副审计长余效明,中国内审协会会长王道成,审计署有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中国审计报社前任社长兼总编辑谭绳喜、前任副社长姜金和等参加了座谈会。该报社长兼总编辑刘玉慧在会上介绍了报社1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各方面工作的情况,并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报社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李金华在讲话中说,创办《中国审计报》是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一个成果。审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那就是媒体。审计有今天,与媒体对审计的支持、理解、宣传是分不开的。10年来,《中国审计报》按照以审计宣传为主体的思路,积极宣传审计工作,使社会对审计有了更多的了解,及时宣传审计署党组关于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成为指导地方审计工作的重要工具。同时,充分反映审计机关、审计系统广大职工的精神面貌,不但反映了审计成果,而且宣传了审计机关的先进人物、模范人物、先进经验,宣传了广大审计人,成为创建审计文化的重要阵地、重要领域、重要载体。

    李金华说,《中国审计报》在创建过程中一些好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继承和发扬。一是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多年来,报社不断努力,既办好报纸又搞好经营,不断发展壮大。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要继续坚持和发扬。二是既有开拓精神,又不违背原则。《中国审计报》之所以受到审计系统干部职工的欢迎,与它符合审计人员的精神风貌,符合审计文化的要求是分不开的。这一点要继续发扬。三是作为审计报的同志,特别是记者、编辑,学习审计、了解审计、把握审计很重要。只有对审计署党组的思路、方针,对审计工作的要害问题有所把握,才能写出更生动、更深刻的报道。这方面要发扬、光大、提高。他希望,社会要对媒体给予更多的宽容。审计要更多地支持理解媒体,媒体也要更多地支持理解审计,相互更好地沟通,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翟惠生说,审计署领导的关怀是审计报未来发展最强大的支持,最强大的动力,也为审计报注入了最强大的活力。他希望报社抓住发展机遇,大气办大报,给审计人讲天下事,给天下人讲审计事,把更多的世情、党情、国情讲给审计人,同时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审计。要大手笔培养“大记者”,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型传播媒介的结合,建立现代传播体系,提高现代传播能力,打造新的审计报,要通过创造体制机制,搭建平台,加强队伍建设,为培养“大记者”创造条件。

    刘家义指出,《中国审计报》的成长经历了10年风雨,非常不容易。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得益于审计署党组的支持,得益于全国审计系统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国各界的厚爱,得益于报社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报社在创办和发展中,始终贯彻了中央关于宣传工作的方针,关于办报工作的方针;不断探索如何办报,如何办好报,如何办好一个行业报的规律;突出了审计特色。同时,坚持开拓创新,艰苦创业,艰苦奋斗。今后,报社要在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政策方针基础上,努力做到“六个一”,既每期报纸有一篇好新闻,有一篇好论文,有一篇好经验,有一篇好评论,有一个好案例,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不同读者群的需求,不断提高报纸质量,发挥宣传、总结、指导审计工作的作用,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扩大审计的影响。要实现“六个一”,就要努力培养一批好编辑,好记者,好评论员,同时,要建立好的机制。管理要严,用人机制、分配机制、考核机制要灵活,争取再经过一个10年的努力,使《中国审计报》真正成为在中国行业报乃至中国报业中有影响的大报。

    刘家义说,温家宝总理在前不久听取审计工作汇报时指出,审计监督是国家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民主法制的产物和推进民主法制的手段,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要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疫系统”功能。贯彻落实总理指示,审计报社也肩负着重要责任,要再接再厉,把报纸办得好些,再好些。(许亦闻)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