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这样为灾后重建“免疫”——甘肃500余名审计人员跟进每一笔重建资金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7日】
【来源:甘肃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灿若桃花,一串串欢叫的鞭炮鸣不尽喜悦,一副副鲜红的对联诉不完感恩……
    震后一周年,一所所学校、医院、住宅、电站、道路、工厂纷纷开工——一场声势浩大,重建家园的宏大战役正在甘肃各灾区的废墟上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灾区各个重建点忙碌的人群中,穿梭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就是跟踪重建资金同时抵达灾区的甘肃审计人员。灾后恢复重建的每一个城镇和乡村的每一个建设工地、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恢复重建资金流向哪里,他们便跟踪到哪里。他们像随军医生,随时监督护理着这支灾后恢复建设大军的“身体”健康。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甘肃省成为仅次于四川的地震重灾区。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开展抗震救灾的队伍中,甘肃近千名审计人员发挥特有的职业优势,第一时间投入到这场特殊的“战斗”中,对救灾款物接受、分配、拨付、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全覆盖、全过程跟踪审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紧接着,灾后重建规划实施情况和省上支持灾区重建政策是否落实到位?重建资金有没有被挤占、挪用、截留、滞留?重建项目,特别是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工程质量有没有问题?是否存在违规越权审批、搭车征地、非法占地等问题,这一系列重大问题又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从去年9月份开始,甘肃审计就及早介入了灾后重建审计,他们用神圣的职责筑起一道“免疫”防线,确保灾后重建资金真正用于灾区建设,使恢复重建项目真正成为民心工程,这是继地震救灾款物跟踪审计之后的又一场大规模跟踪审计。
    今年4月,记者在陇南武都区、文县、徽县、两当县等灾后恢复重建的村庄、学校、公路、医院施工现场看到,甘肃省审计厅厅长何振中亲自带领投资审计人员走村入户,就重建户补助金的发放、建材质量等进行跟踪审计核查。他告诉记者:“根据审计署安排,这次审计将贯穿灾后恢复重建的全过程”。
    何厅长介绍说,为了不辱使命,甘肃省审计厅成立了以厅长为组长、分管副厅长为副组长的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甘肃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方案》;同时与省纪委、省监察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制发了《甘肃省灾后重建资金物资监督检查办法》,设计了《甘肃省审计厅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流程图》及《甘肃省审计厅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审计流程图》。目前,各市州相关审计机关已全面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审计覆盖面达到了资金量的80%。省厅将督促检查的重点集中在陇南、天水、甘南3市州和文县等8个地震重灾区的恢复重建项目上。对所有重点项目,他们均实行从规划、立项、施工到竣工决算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甚至对涉及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质量问题的相关企业或单位,他们也将进行延伸审计和审计调查。

    当好“卫士”、 “谋士”,要保证每一个项目的建设质量

    在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姜家山村、蒿坪村、成县大寨村、店村镇新村,陇南一中小学、康县王坝乡李家庄村,梅园小学、和徽县银杏树乡马山村党员活动室等地,建设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之中。何振中厅长带领的审计人员格外认真仔细,他们在施工现场查看钢筋的粗细的型号、水泥的标号,查看发放补助金的登记表,向村民询问核对建房资金到位使用情况以及监理人员是否尽责。他们重点关注小学等民生工程的质量管理情况。
    据甘肃审计厅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秀龙副厅长介绍说,这是一次创新的、打破常规的审计,传统审计中,工程质量的审计往往是事后审计,审计人员只能从施工和监理单位提供的资料来判断工程是否有质量隐患。由于此次审计是全过程跟踪审计,让审计人员很便利地在工程建设一开始,就能从中发现质量隐患。因此,记者看到,审计人员对墙砖、钢筋、混凝土、沙石、水泥等建材质量是否过关严格监测,对正在建设的工程提出审计建议,排除了质量隐患,杜绝了“豆腐渣”工程。
    在灾区各重建点,审计人员除了审计,还帮助乡、镇政府、村委会理清灾后重建工作思路,科学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措施及制度,完善管理。大力宣传重建政策,提高群众灾后重建的主动性,多渠道协调联系水利、电力、扶贫、金融等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和项目。随时倾听群众意见,帮助化解矛盾和难点问题,维持稳定大局,成为真正为受灾群众排忧解难的“谋士”。
    当地施工队人员告诉记者,重建任务十分紧张,各方面需要协调的关系也很多,原来对审计人员审来审去有顾虑,担心会耽误了工期。然而,在施工中发现,审计人员并不都是“黑脸包公”,还能帮他们出谋划策,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让他们更高效合理地花钱,核减不少资金,工期也没有耽误。
    目前,重建中的民生工程建设项目,如甘南州舟曲县峰迭乡、曲告纳乡“三孤”院,舟曲一中教学楼及宿舍楼,丁字河口中藏医院等由深圳市支援的“支票”建设工程项目,在甘肃省审计人员认真审计、核算和监督下,有的已竣工并交付使用。
    据了解,在此次灾后重建审计中,甘肃省重点审计灾后恢复重建物资和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情况,重建政策实施,重建规划落实,重建工程质量及工程造价决算,项目建设单位内控制度建立、执行情况等,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这种服务意识也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欢迎。
    甘肃省审计人员在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中的“黑脸包公”形象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们已经从过去单纯揭露个别违纪违规问题的“卫士”,逐渐向注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揭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保障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的“谋士”所转变。
    截至目前,甘肃省各级审计机关共投入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审计力量554人次,其中省审计厅30人次,市州76人次,县区448人次。他们分赴在甘肃灾后重建的现场,已开展审计项目514个,审计金额23。07亿元。

    盯紧工程项目,要将每一分重建资金花在刀刃上

    在陇南市文县灾后恢复重建中,天池乡屯寨河堤、碧口镇碧峰沟河堤、堡子坝河堤等工程基建以及临江乡月亮坝土地整理等项目成为当地群众关注的重点工程。甘肃审计人员与建筑工程人员密切配合,规划论证、讨论材质、商讨价格,监督检查工程的招标、收支、资金等,促进完善了投资管理,确保了重点建设项目按时、节俭、优质完成,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
    “跟踪审计就像一双眼睛,紧紧盯住项目建设全过程,一方面揭露和反映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主要违法违规问题;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何振中厅长告诉记者。
    据甘肃省审计厅投资处负责人介绍,相比2008年的救灾款物跟踪审计,恢复重建的跟踪审计要面临资金量更大、项目繁多、审计时间更长等诸多难题。特别是大大小小的重建项目,有的是城乡居民住房,有的是医院学校,有的是路桥等基础设施,还有的是工矿企业。审计人员今天可能是审住房,明天可能是审公路,而这些不同的项目,每一个背后要么是有几百份合同要审读,要么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要梳理,但这并不影响审计人员助力灾区重建的信心和决心。
    尽管人手紧,项目多,资金量大,但甘肃省审计人员迎难而上,对本省财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国际优惠贷款等其他资金进行及时跟踪审计,加大对重大项目的监督,杜绝贪污腐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起到了随团“医生”的保健和“免疫”作用。
    甘肃省审计人员竭力为社会公众审出了 “放心账”。截至3月底,甘肃省已落实灾后恢复重建资金519.5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灾后重建基金289.07亿元,特殊党费10亿元,深圳市援建资金27亿元,接受红十字会、国际友人、华人华侨以及社会各界捐助资金47亿元,世行优惠紧急贷款2亿美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144亿元。
    甘肃灾后恢复重建的步伐令人振奋。据统计,全省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项目3万多个,截至3月底,开工建设项目1301个,已竣工项目790个。其中全省38.6万户住房重建户已有29.4万户开工,竣工21.8万户;34.1万户住房维修户已完成32.3万户,重建竣工户和完成维修加固的户数分别占总户数的56.6%和94.7%。(蒋秀中)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