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违规资金不到1%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8000审计人员紧盯汶川灾后重建资金
中国青年报记者 刘世昕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2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大】 【中】 【小】
    
    
     
    10多栋崭新的教学楼和宿舍拔地而起,屋顶清一色地被“羌族红”装饰——北川新县城里,一个全新的北川中学即将在几个月后揭开面纱。

    不仅是北川中学,对汶川大地震中受灾的群众来说,今年9月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时间点。按照国家部署的灾后重建规划,大批的学校、医院、道路、发电厂和企业等都要在今秋完成重建任务,大规模的重建背后有1万亿元的重建资金做支撑。

    对受灾地区一些财政收入一年只有几千万的县来说,突然面对几十个亿的重建资金,钱能不能用得安全,工程的质量能不能保证?
    从2008年下半年第一笔重建资金下拨开始,审计署就派出了审计人员跟踪资金的流向。截至2010年2月,已经有8000多人次审计人员出动,对近40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1.3万个恢复重建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和审计调查。在一些被审计单位看来,审计人员对重建资金的护卫甚至到了“用放大镜挑毛病”的地步。

    与过去审计发现的大案要案相比,在此次重建资金的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主要立足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审计发现违规使用的资金不到1%,因此受处分的干部也主要在基层。

    “防止违规问题的发生,正是跟踪审计要达到的效果”。审计署投资审计司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谭志武处长说,在一年多的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共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了6000多条审计意见。正因为审计人员“形影不离”地盯着重建资金,才使得一些违法违规问题被消灭在萌芽之中,绝大部分资金都能安全着陆,即便出现少数资金被违规使用,审计及时指出后,也很快被追回,没有造成重大损失浪费,充分发挥了审计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

    最近,中国青年报记者随审计署有关部门人员赴四川、陕西等重建审计现场,探访审计人员如何监督重建资金的使用。重建资金有没有没挤占挪用、重建工程的质量过关与否,可以说是灾后重建跟踪审计这根扁担挑在两头的重任。

    一条公路要审计的资料有几十麻袋

    26.9公里长的永安大道是连接绵阳、安县以及北川的唯一通道,这条地震中被损坏道路的恢复对安县及北川的重建至关重要,大量的重建物资必须在此通过。为此,中央下拨了2800多万元,对口援建的辽宁省也投入了1亿元,剩下的5个多亿则由地方筹集。

    作为重点项目,2009年3月开工的绵阳永安大道由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负责跟踪审计。路还在建设过程中,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中发现,负责建设永安大道的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把修路的钱划走了1.4亿元,准备安排用于绵阳市城南新区的建设。

    建设方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认为,永安大道和城南新区都是自己旗下的项目,而且修路的大部分资金也都是自己筹集来的,钱,应该可以拉扯着用。

    审计署重庆特派办副特派员谢岳山说,虽然都是一个公司承建的项目,但城南新区的建设并不属于恢复重建项目,不能使用重建资金。再有,尽管在永安大道的重建经费中,有很大一块是地方自筹的,但并不等于地方就能随意支配这些资金,因为用于恢复重建资金的融资是享受国家信贷优惠政策的。

    在审计意见提出的当天,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就把划走的钱归还了。谢岳山认为,如果按照以往的做法,路修好后再来审计,即使发现资金被挪作他用,也不一定能够追回,但跟踪审计资金有助于追回被挪用资金。

    除了关注资金是否被违规使用外,审计还要检查付出去的资金量是否与实际工程量相吻合。

    在什邡市审计局板房搭建的一间会议室里,几十个麻袋占据了大半个房间,麻袋里是什邡市广青路工程的审计资料。

    投资5亿元的广青路是地震前什邡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也是全市最重要的主干道,可路还没修完,就发生了地震。地震后,负责援建什邡的北京市接过了这个项目,继续对道路进行修建。一场地震使得这条68公里的道路变成了审计的难题。

    什邡市审计局局长曾令贵介绍说,这条路,路基是震前由什邡施工的,路面则在震后交由北京援建,他们之间的工作量如何计算是个难题,这关系到有多少工程量可以划在重建的名下。地震前路基的施工量还没有付费,这部分是不能用重建资金来支付的。再有,地震之后,材料费、人工费的价格在各个不同时期也不一样,时涨时落,也需要一本清晰的明白账。另外,仅这一个项目就涉及26个施工合同段,每个施工合同的工程量要核算清楚也是千头万绪。

    为了算清这笔账,什邡审计局专门聘请了若干名工程造价师帮助复核工程量。几十麻袋的各种记录审计完之后,审计人员算出了精准的工程量,按照他们算出的工程量,比原计划付款的资金减少了数千万元。

    审计署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通过灾后重建跟踪审计,节约重建资金和挽回损失12亿多元,收回违规安排和挤占挪用资金3个多亿元。

    瓷砖贴不牢折射管理不规范

    在此次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跟踪审计中,审计署特别强调,要重点关注重建工程特别是医院、学校等民生工程的质量问题。

    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副特派员周应良介绍说,审计人员对工程质量的关注通常有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是看施工方有没有按设计选用材料,建筑材料进场时有没有质检部门的检测;其次,要看施工过程中,有无有资质的监理人员在场;再有,就是对一些完工后看不见的隐蔽工程,审计人员还有可能在现场对一些关键数据进行核验。

    周应良和他的同事在对彭州市白鹿小学的审计中,靠跟踪审计发现了这所学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质量问题。

    投资1000余万元的白鹿小学建成后将覆盖白鹿镇及周边农村的适龄儿童,可审计署进驻审计并调阅施工记录时,发现学校基础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周应良说,审计人员在查阅施工记录时发现,2009年6月,彭州市质监站就发现教学楼的78个基础承台中有34个发生了偏移,另外还有一个基础承台比设计尺寸少了45厘米,一个框架柱尺寸比设计少了5厘米,这些问题足以使教学楼达不到设计的抗震标准。

    质监站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审计人员在现场逐一核对,发现施工方并没有完全整改到位,依然存在质量隐患。比如针对教学楼墙面存在的蜂窝面、露筋、孔洞等缺陷,质检部门要求采用C40标号混凝土修补,但根据施工监理单位提供的资料显示,C40标号混凝土根本没有进场。

    对发现的问题,审计组要求施工单位要严肃整改,并在完工前必须聘请专业鉴定机构对学校工程质量进行鉴定。经过两个月的整改,白鹿小学的主体工程顺利通过了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鉴定。

    曾有被审计单位想不通,为什么审计人员对工程质量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但在审计人员看来,对质量问题必须严格把关,因为像瓷砖没贴牢这样的细节背后可能隐藏着施工方管理不规范的大问题。

    为核查几千元的补助金挨户寻访

    什邡市有10多万户领取了住房维修加固补助金,每人2400元。这些钱是否真的发放到了每一户人家,有没有被截留的,有没有虚报冒领的,需要审计人员逐一核实。

    什邡市某村的三名村干部没想到,他们会因为冒领了几万元的维修补助金被处理。他们原以为,成千上万户人家都在领补助金,审计怎么可能挨家挨户查。可事实上,爱较真的审计组就是做到了挨家挨户逐一核查。

    问题被揭开的过程很简单。什邡市审计局局长曾令贵介绍说,他们在对领取补助金的农户进行身份证比对时,发现有三个申请人没有身份证号,于是就到现场去调查。附近的农民说,那座倒塌的房子震前是村里的集体财产,租给了外地人做买卖,地震后,外地人回老家了。原来是村里的干部借做买卖的外地人之名来冒领维修补助金。

    在什邡,还有另一个案例,也是村干部低估了审计的覆盖面,把自己折了进去。事情的起因是,在填写补助资金申请表时,当时帮忙的志愿者把一户人家领取2400元的补助,写成了24 000元,而村长实际发给村民的也只是2400元,剩下的钱都落到自己的腰包。这事很快在审计中被发现。村干部由于贪污灾后农房重建维修补助金,将受到法律制裁,而分管补助金发放工作的副镇长也受到了相应处分。

    曾令贵说,发现这几起案件后,审计部门即向市政府提出建议,希望加大对资金发放的监管力度,杜绝虚报冒领问题。什邡市政府根据审计部门的建议,组织对全市维修补助金的发放进行了全面检查,追回了被冒领的资金5万元,钱虽然不多,但却对最基层的干部起到了威慑作用。

    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有关负责人认为,跟踪审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一两个案例的查处能督促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在抗震救灾资金发放的过程中,彭州市曾经出现过村干部倒卖救灾物资的情况,虽然涉案的金额不大,但问题被审计部门揭露后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彭州市纪委书记王瑞平说,当时针对审计部门提出的问题,全市对救灾款物的发放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排查,为了确保数额巨大的重建资金不出问题,彭州市专门出台了针对村干部的问责制度,就是要告诉村干部,重建资金使用的红线在哪里。

    王瑞平说,重建工作开展以来,彭州市每个季度都要召开全体村干部大会,对近期发生的案件进行剖析,以起到警戒和威慑作用。(刘世昕)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