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报:新农合审计——为了医疗普惠的承诺
中国审计报记者:廖朝明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8日】
字号:【大】 【中】 【小】
    
    
     
    安徽省舒城县张母桥镇合心村农民汪大勇4年前患了尿毒症,在做了和父亲换肾的手术后,花掉了他们家4.6万元。让这个家庭更加难以承受的是,汪大勇还需要定期服用昂贵的抗排异的药物,每个月的药费都得7000多元。
    “如果不是因为参加了新农合,我们不知道从哪里筹集这么多的钱。”汪大勇的亲属们对入户调查的审计人员说。按照安徽省实行的慢性病门诊治疗补偿标准,汪大勇每个月可以报销的医药费为5500元。
    为了保障这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2010年5月开始,审计署组织9个特派办和部分地方审计机关对安徽、江苏、辽宁、湖北等省的新农合专项基金进行审计调查,重点是新农合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和新农合及相关配套政策落实情况。每个省调查5个县,每个县延伸调查2个乡镇卫生院。这项审计调查工作将于7月底完成。“新农合涉及到8亿多参合农民的切身利益,我们审计的目的就是要看管好农民的救命钱、保命钱,同时,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哪些漏洞需要填补,哪些制度需要完善,哪些政策需要调整,我们会通过审计报告向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让国家的善政能切切实实地普惠到每一个农民头上”,审计署社保司司长李建新说。
    政策之惠
    在舒城县城关镇卫生院,葛增龙老人正在办理出院手续。他因为糖尿病住院,花费了1900多元的住院费,按照乡镇卫生院75%的补偿比例,他一共领到了1347元的补偿金。补偿金由卫生院先行垫付,再通过相关票据与县农合办结算。
    “我从2007年就参加了新农合了,(个人)缴费从10元提高到了30元,这点钱不算多,可是当我这次住院生病时,我就真正感受到了新农合的好处了。”葛增龙说。
    农民对新农合的拥护,或许用参合率最能说明问题。卫生部提供的资料表明,参合农民对合作医疗的信任感逐步增强。截至2009年底,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2716个,参加新农合人口8.33亿,参合率达94%,而在2003年新农合在全国部分县市开始试点时,许多地方的参合率都是在50%-60%左右。
    尤其是最近两年来,国家对新农合的投入资金在逐年上升,新农合筹资标准也在逐步提高。例如在安徽,新农合筹资水平从2003年的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目前的每人每年150元,其中农民个人缴费从10元上升到30元,而国家和省、县级财政补助则由20元提高到120元。在湖北,2008年全省新农合筹资水平为人均90元,2009年为100元,2010年同样提高到150元。新农合资金盘子的不断做大,让医疗普惠不再仅仅是个梦想,参合农民的报销比例显著提高,受益面逐年扩大,而各种人性化的补偿方案也在各地陆续完善,诸如以住院报销为主,兼顾门诊统筹;通过信息化建设,实行本县内甚至本省内报销即时结算;对特殊慢性病大额门诊费用,比照住院补偿政策执行,切实减轻了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根据新农合资金在年底的结余情况,对大病患者进行二次救助,等等。
    不仅仅是农民,那些新农合定点医疗单位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同样是新农合政策的受益群体。由于执行差异化的报销比例,引导群众合理就医降低费用负担,农民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报销比例往往会高于县级、省级医院,可以达到60%、70%以上,过去就诊病人逐渐减少的乡镇卫生院,现在也开始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湖北省鄂州市燕矶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李玉平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2008年该院的门诊和住院人数为800人左右,2009年上升到1500人,2010年1-4月份,该院就诊病人已经达到了700人。
    “过去农民得了病往往扛着捂着,小病也拖成了大病,新农合政策执行后,农民敢于走进医院,这些都要托政策的福。”李玉平由衷地感叹道。
    审计之忧
    “从现在的审计结果看,我们还没有发现有挤占挪用新农合资金的违规违纪案件,但是,我们在审计中也发现了一些制度上的漏洞和隐患。比如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制度衔接不够充分,对五保户、贫困户参合和医后救助不到位;参合农民重复参保,有的存在重复报销现象;基本药物零加价政策推行缓慢,乡镇卫生院药品加价率高;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普遍落后;经办机构监督管理不到位等管理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也要提出来,希望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这就是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办副特派员吕劲松对本次新农合审计的理解。
    在安徽省庐江县,审计人员发现了有1万多名中小学生重复参保的现象,即那些家在农村而在城里上学的孩子既参加新农合,又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缴纳了双份费用。
    在安徽省舒城县,审计人员发现,有一个农民同样参加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用别人提供的虚假发票同时向相关部门套取了双重的医疗保险金。
    由于新医改执行基本药物零加价政策,医院“以药养医”的模式难以为继,如果财政补助不到位,乡镇卫生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加强新农合资金的报销监管显得刻不容缓。
    在湖北省鄂州市,审计人员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对3家乡镇卫生院的抽查情况,均发现了不同程度的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现象。
    “有一家卫生院,我们抽查了其中的40份病历,发现去年的人均检查费用为300多元,而今年的上升到了500多元,该院共有8台医疗设备,基本上住院病人从B超、胃镜、胸透、血型分析等,能做的检查项目都做了。”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社保处处长常青向记者介绍说。
    此外,审计人员还发现了一些疑似“挂床”的现象,比如有一个卫生院出现了本院职工一年内4次在本院住院报销,甚至一年内重复多次做一个医疗检查项目。
    未来之路
    “某种意义上说,在这次新农合审计中,我们就像是电脑程序的测试员,我们要发现系统的漏洞,提交测试报告再打上补丁,最后让这个系统变得更加完善。”武汉特派办社保处处长常青这样总结道。
    在安徽,审计人员就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由于部分县市作为新农合试点县率先实施,于是就各自开发出了新农合的数据录入软件,几年之后省里又推出了新的软件,以供后来加入的县市统一使用,导致出现了新旧软件不衔接的情况。
    到现在,许多省市仍然无法实现省内新农合信息联网,更不用说全国新农合统一数据了,跨省之外的即时结算也就无从谈起。
    “如果能够像金审工程、金卡工程、金盾工程一样,实行全国新农合数据共享,那么跨省骗合骗保的现象将大大减少。我们也准备在审计结束后,通过审计报告和建议把这个问题反映上去。”上海特派办的一位审计人员对记者说。
    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的衔接,也引发了相关部门的关注。
     “同样的工作性质,却一个隶属卫生部门管辖,一个隶属民政部门管辖,两个机构两套人马,为什么就不能统一节约人力成本呢?”在采访中,不少地方政府官员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困惑。
    不过,有一些地方已经悄悄开始了这样的改革。比如在安徽,已经有5个市辖区的农民纳入了居民医保。值得一提的是湖北鄂州的做法,将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套保险合而为一,通过新成立的医保局统一管理医保业务,体现了管办分离的原则,但医保局存在专业审核力量不足的问题。
    如前所述,武汉办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鄂州市医保局做了通报之后,医保局负责人当即表示,要面向社会招纳十名具有专业医疗背景知识的人员担任监管审查任务,据悉,这项工作目前正在开展中。
    “虽然医保局他们对医疗业务不是特别熟悉,但是至少他们有监管的意愿,而监管的能力,是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武汉办副特派员吕衡说。
    打破身份和制度的藩篱,城乡一体,全国联网,“一卡在手全都有”,现在看来似乎遥不可及,但谁能断言这不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未来的发展趋势呢?(摘自6月7日《中国审计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