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促开明 开放促文明 开放促发展 云南审计厅开放式开展工作结硕果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8日】
【来源:云南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00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也要求:“要增强审计工作和机关管理的公开透明度,让审计机关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维护好审计的良好形象”。近年来,云南省审计厅认真贯彻上述精神和要求,积极采取了6项开放举措,努力打造阳光审计,取得了突出成效,真正实现了开放促开明、开放促文明、开放促发展。
    公开审计项目计划。为使审计工作真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该厅提出,要让全社会共同来做审计计划、做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审计计划。从2008年底起,连续两年将100个备选审计项目,在主要媒体上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公众对审计项目计划的意见建议,每年网络公示访问量达20万人次,参与投票近2万人次;该厅把群众投票较高的项目列入下一年度的审计计划,其中2009年有44个、2010年有48个。此举社会反响热烈,新闻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
    开放审计工作领域。随着政府投资快速发展,政府投资审计需求也相应快速增长。对此,该厅主动开放审计领域,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25个中介机构参与投资审计,在扩大内需项目和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的跟踪审计中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投资审计的覆盖面迅速扩大。2009年全省审计政府投资总额达到1100亿元,是2007年的五倍,核减工程投资达30.1亿元。
    建立多方协调机制。近年来,该厅进一步加强了与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与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签订了《关于建立工作沟通协调机制的办法》,与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等建立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与财政厅建立了财政拨款信息实时沟通机制,与公安厅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近日又与省金融办就共同维护地方金融安全与稳定建立了沟通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确保了审计遇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审计移交的案件线索得到及时处理。在2009年全省固定资产贴息资金审计中,审计厅共向纪检监察部门移送了7件“小金库”问题,使30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整合资源参与审计。为有效解决国家审计力量相对不足和专业结构相对单一的问题,近年来,该厅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引进社会审计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和各领域专家参与国家审计,启动了审计资源“六库”建设。目前已建成130人的“审计咨询专家库”、100人组成的“内部审计机构人才库”,25家中介入选的“社会中介组织合作库”、192人的“计算机应用骨干库”,100人的“审计培训师资库”,首批15人进入的“专业审计能手库”,同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2009年,参与项目审计和决策咨询的专家达到52人次、内审人员200名、中介机构25个。
    全面公告审计结果。该厅十分注重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明确要求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内容外的审计结果,全部对社会进行公告,使全省审计公告的发布数量从2007年的51个上升到2009年的953个,增长了18倍多,审计公告做到了常态化。同时,该厅还与省内12家主要新闻媒体签署了“审计宣传工作合作备忘录”,通过定期召开媒体座谈会和新闻发布会,强化了审计宣传工作,两年来新闻媒体报道云南审计文章达1000多篇。
    公开家底接受监督。该厅提出,审计机关要做最好的预算执行部门,要让社会公众来监督审计机关。从2009年开始,连续两年主动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对厅机关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原汁原味”地对外进行了公告。今年的公告较去年相比,有两个进步:一是细化了公告内容,二是着重反映了经费支出情况,力求让百姓能看得懂。
    上述开放举措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云南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提升了审计监督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在2009年的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评估中,该厅获得了省直机关第一名,在互联网上,有关云南审计的信息达到580多万条。开放促开明,开放促文明。该厅表示,将继续积极稳妥提升开放水平,为增强政府公信力作出积极贡献。(谢健  汪文)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