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肩担卫士使命 彰显服务本色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6日】
【来源:湖北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大力实施“两圈一带,双轮驱动”战略,积极打造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湖北经济社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伴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前进步伐,置身于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进程,全省审计机关紧扣省委、省政府工作中心,忠实履行“经济卫士”职责,寓服务于监督,将审计工作深深嵌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紧扣中心促发展——立足监督,着眼服务,全力促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温家宝总理指示:“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作为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审计机关履行“经济卫士”职能,首要而且最直接就是要促进防范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总理指示,全省各级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心,紧扣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改变以往财政审计侧重于时点、单个、静态和阶段性事后监督的做法,积极推行“全程式预算跟踪”审计,重点专项资金、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全方位、多层次为湖北改革发展大局服务。
    近几年,省厅依托与交通厅合作共建平台,探索了交通审计一体化模式,从项目立项到竣工各环节,形成了完整审计链,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交通项目跟踪审计体系,通过对16个交通建设项目审计,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纪问题资金20.92亿元,较好地促进投资行为规范和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与以前年度审计的交通建设项目相比,审计查出违规问题金额比例从5.9%下降到3.7%,省级高速公路建设领域腐败案件发案率明显降低。
    债务问题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关注。为摸清债务底数,促进化解债务风险,近年来,全省审计机关先后组织开展了“普九”、乡镇、村级、高校、政府还贷二级公路等债务清理检查,揭示和反映了政府及部门多头举债,债务规模膨胀,财政兜底的潜在风险较大等问题,提出了规范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等建议,推动建立健全了债务风险责任机制。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出台了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政策措施。为促进这些政策措施顺利落实,全省审计机关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采取同步跟进、上下联动的方式,相继对我省第一、二批扩大内需中央专项资金89.66亿元和部分新增投资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调查,及时揭示地方和企业配套资金未足额到位、部分项目建设进度不快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组织对36个市、州、县(市)347户中小企业进行了审计调查,及时反映了我省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萎缩、出口受阻、汇兑损失严重、融资困难、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对中小企业财税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服务水平等建议,为我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政府投资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将能源、交通、城建、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省厅统筹全省审计力量,组织开展了大别山电厂、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水布垭电站和武英、十漫、随岳中、宜神、天仙高速公路等重点建设项目审计,查出招投标管理不够规范,违法分包、转包工程,截留、挪用征迁补偿资金,高估冒算工程款等违纪违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较好地促进加强了项目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据统计,近三年,全省共审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40个,审计投资额482.33亿元,核减投资额21.36亿元,查出各类违纪违规、损失浪费问题金额14.6亿元。
    审计不仅仅是查错纠弊,更重要的是审帮促结合,促进规范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全省审计机关坚持标本兼治,建立健全审计整改政府主导机制、情况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高强度落实审计整改,促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同时,加强对审计的情况的分析研究,从中挖掘有价值的、深层次的信息和资料,使审计提供的信息和报告“源于审计,高于审计”,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当好“谋士”。近三年,被审计单位共采纳审计建议15173条,审计促进制定1782项规章制度,审计专报、综合报告和信息简报被各级党政领导批示2000多次。
    舞活“龙头”助理财——不断深化财政审计,促进规范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审计是审计工作的“龙头”。长期以来,全省审计机关坚持“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效益、维护安全”的财政审计工作思路,自觉融入财政工作大局,对各级财政进行全方位监督,有效地促进了政府和相关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各级审计机关加强对预算编制、项目预算和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突出关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收入预算执行的合法性、预算支出的效益性,查处了预算管理不规范、预算编制不完整、项目预算编制不细化以及转移支付资金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高度重视,由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通过不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各级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情况逐年好转,违纪违规问题金额不断下降。
    为扩大财政审计范围,在更宽领域发挥财政审计职能,全省审计机关紧跟财政资金走向,把所有涉及财政性资金的部门、单位和项目都纳入审计范围。近几年,省厅在审计一级预算单位的同时,每年都延伸审计50多个二、三级预算单位,选择20多个县市开展决算审计,并加大对投资建设、转移支付、土地出让金、政府负债、政府投资等财政性资金的审计力度。荆门、武汉、随州、宜昌等地审计机关将财政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执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财政转移支付、财政专项资金、财政收支征管、政府投资、资源环境、外资利用、企业审计等全部纳入财政审计的范畴,把全部财政性资金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免疫。
    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以公共化为取向的,是取“众人之财”来办“众人之事”。为促进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全省审计机关跳出过去单纯财务收支审计的框框,先后部署开展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会计集中核算、政府收支分类等财政改革以及部门预算、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省直管县等财政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注重从机制体制层面研究解决问题,为促进财政体制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三年,全省审计机关共审计10197个单位部门、26个行业,2879个专项资金(基金)等,查出预算编制不完整、不规范,隐瞒转移财政收入,违规改变用途等各类违规资金304.4亿元,促进国家财政增收节支78.1亿元,较好促进加快了部门预算编制、预算科目分类、财政支出定额、财政绩效预算、预算管理制度等财政改革步伐。
    情系民生维民利——将促进改善民生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用真情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里。
    关注民生,维护民生,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坚持民本审计理念,将促进改善民生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民生审计力度。连续三年,组织对社保、教育、医疗卫生、移民拆迁、救灾等十多项民生政策、民生项目和民生资金进行了审计,在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中,涉及民生的审计项目均达到70%以上。
    五项社保基金涉及到普通老百姓的养命、保命和救命问题。为保障社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全方位、多层次加大对社保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了挤占挪用、滞留欠拨、漏缴欠缴、以物抵费等社保资金管理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促进健全了社保资金管理制度。黄冈市审计局通过连续四年组织对全市五项社保基金审计,促进社保基金运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违纪违规资金占基金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6年的15%下降到了2009年的5%,过去存在的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等违纪问题基本消除。
    住房公积金是城镇居民“住有所居”的重要保障。全省审计机关先后组织对当地住房公积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查出了少数部门挤占挪用、部分单位自行归集和管理、违规发放住房公积金等违纪违规问题,并从体制和机制上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建议。针对审计反映情况,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通知》,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财政监管的通知》;鄂州、宜昌、荆州、黄石、孝感等地也纷纷采纳住房公积金审计建议,制定完善管理制度规定230条,撤消了多开设的银行账户50多个,进一步规范了住房公积金的管理。
    长期以来,人们对“上学难、看病难”问题反映十分强烈。为此,全省各级审计机关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专项经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和一些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和大中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查处挤占挪用、乱收费、乱抬价等现象。钟祥市审计局在新农合基金审计中,从基金管理中心到定点医疗机构再到参合农民,全程跟进新农合基金管理运行全过程,重点审计新农合医疗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开支情况,有效地维护了参合群众的利益。洪湖市审计局根据群众举报,查出某中学收取104人初中择校费18万元,用于发放了教师节补助等,该情况上报市委市政府后引起高度重视,责令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乱收费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坚决遏制教育乱收费问题。
    在近年发生的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全省审计系统干部职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自发或组织开展捐款、捐物及献血等活动,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人民尽一份微薄之力。同时,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特色,及时开展审计监督,为救灾款物保驾护航。汶川地震发生后,全省审计机关组成27个审计小组,奔赴灾区,对湖北抗震救灾资金和援建项目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审计,较好地维护了工程质量安全、资金安全和廉政安全。
    把住命脉护“三农”——跳出传统农业审计模式,全方面、多角度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千湖省,鱼米乡,湖北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农业对湖北来说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的独特地位决定了湖北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近年来,全省审计机关始终立足省情,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做新农村建设的“护航员”、农民兄弟的“贴心人”。
    省审计厅党组提出,审计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必须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思维定式,树立“大农业”审计的理念,拓展涉农审计范围,在关注涉农资金收支真实性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农业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要密切关注涉农资金的投入、使用、管理情况;要密切关注农业发展环境。
    为了促进农村改革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省审计厅近几年先后组织全省500多名审计干部,审计了全省1174个农村信用社,全面摸清了信用社的家底和经营状况;组织全省800多名审计干部,对全省15165所中小学近十年来“普九”债务情况进行审计,全面弄清了债务数额、构成及形成原因;组织800多名审计干部对全省1078个乡镇债务进行审计调查,组织110多名审计干部对11个县(市)农民负担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摸清了债务底数及农民负担真实情况;组织950名审计人员对全省103个县(市、区)26137个村的债权债务进行逐村清理,核定各类村级债务179亿元,审减56亿元。
    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关键,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硬道理。近年来,湖北省各级审计机关密切关注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先后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对财政支农、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涉及农民“腰包”的资金、政策审计,严肃查处了挪用、滞留、克扣等违纪违规问题,加强跟踪整改,确保农民正当利益不受侵害。
    扶贫开发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湖北有国定贫困县29个,贫困人口500多万,接近全省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为了推进扶贫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扶贫专款的合理有效使用,促进加快湖北扶贫开发进程,全省审计机关连续几年采取“上审下”和“交叉审”的方法,加强对扶贫资金审计,为促进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发挥了积极作用。
    违法批地征地、非法转让农村集体用地、截留挪用土地出让金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为了促进规范国土资源管理,保护农田耕地,维护农民利益,近年连续组织对市县区国土资金进行了审计,严肃查处越权审批、违法征地和供地,未经批准先用地后报批、边占边报,降低地价或零地价招商引资,以及减征、免征和欠征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违纪违规问题,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人员。
    亮剑出鞘斩贪腐——勇担经济领域违法乱纪问题的“侦察员”,在打击腐败、整肃吏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充分发挥处于经济监督前沿的有利条件和优势,把查处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作为审计机关的首要职责,当好“侦察员”、“情报员”,加强与各级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沟通协作和配合,不断加大经济案件查处力度。全省审计机关三年共查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金额319.66亿元,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移送经济案件线索110件,涉及208人。
    省审计厅组织对2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审计,发现经济案件线索10件,移送检察、公安、纪检机关处理28人;对青郑高速公路、汉洪高速公路、长江隧道等重点建设项目审计,移送检察、公安机关查处20人;今年在20个县(市、区)土地整理和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审计中,向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20件;在今年全省统一开展的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资金审计中,全省发现和查处经济案件线索9起。武汉市审计局在对某行政机关审计中,查出并移送一起贪污、受贿窝案线索,该局原副局长林某为首的13人受到查处,其中正、副处级干部各1名,科级干部7人,被追究刑事责任9人。襄樊市审计局在各城区2008年度住房公积金审计中,发现某中心在公积金存、贷款业务上存在严重违纪违规现象,并及时将有关线索移交给司法部门,后经检察机关查实,该中心原主任刘某等4人涉嫌受贿、挪用公款,向法院提起公诉。随州市审计局与市纪委联合办案,查处了随州市某单位院长刘某和副院长郭某、石某、宋某虚拟支出,贪污公款,收受他人钱物,借用单位资质非法牟利等违纪违法行为,分别处以撤职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亮剑出鞘,人们往往只看到它瞬间的光芒,却容易忽视亮剑背后付出的艰辛和勇气。“审计查错纠弊,打击贪腐,注定要得罪人。我们唯有不畏艰险,知难而上,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一位普通审计工作者如是说。
    回首过去,春华秋实;放眼未来,任重道远。湖北审计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勇立潮头,不负重托,砥砺前行,在湖北改革发展新的伟大实践中铸就更加辉煌的未来。(刘明亮 付后裕)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