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中国审计报》特约评论员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0日】
【来源:中国审计报】
字号:【大】 【中】 【小】
    
    201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并于12月8日向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审计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经济责任审计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建立。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审计机关为了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并为干部管理监督服务,开始探索试行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顺应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时代要求,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两个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正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生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助推了经济责任审计事业扬帆起航。
    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支持推动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快速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经济责任审计始终予以高度重视和支持,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央纪委全会多次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作出明确部署。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经济责任审计作出重要指示。1998年至2010年10月,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审计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共计41万多人;查出各类问题金额26 329亿多元;地方各级党委和干部管理监督部门参考审计结果,共免职、撤职、降职、降级以及其他处分1.81万人;移送纪检监察、司法机关0.72万人。一大批正确履行经济责任、工作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受到肯定、表扬和提拔使用。同时,在完善制度、健全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成为干部管理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成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一把利剑。正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支持,引领着经济责任审计这艘巨轮乘风破浪、顺利航行。
    干部管理监督部门的协作配合推动了经济责任审计组织管理体制的健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目前,全国已有90%以上的省、市、县,设立了由纪检、组织、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亲自出任领导小组组长。各成员单位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共同研究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规章制度和审计计划,共同研究利用审计结果,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正是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健全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领导体制,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我国干部管理监督机制以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审计机关的探索创新推动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完善。十多年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坚持探索创新,形成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在科学总结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规定》对审计对象、审计计划、审计方式、审计内容、审计评价、责任界定和审计结果利用等,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为经济责任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规定》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审计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标志着经济责任审计正式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科学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正是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规定》的颁布施行是经济责任审计事业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将再接再厉、奋发图强,用忠诚、智慧和汗水去迎接经济责任审计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