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审计厅强力推进法治机关建设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09日】
【来源:湖北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湖北省审计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法治湖北建设纲要》,围绕审计工作中心,突出防范审计风险,强力推进法治机关建设,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跃上了一个新水平。两年来,该厅连续被评为省政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法制宣传法治建设先进单位,被审计署表彰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夯实法治机关建设基础,切实做到“三抓、三到位”。该厅一是抓机构建设,做到组织领导到位。不断完善法治审计机关建设领导机构,基本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主动抓、法制处室具体抓、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审计法制建设格局。同时,还把有潜力、勤学习、善钻研、懂业务的审计干部及时地充实到法治部门,负责审计机关法治建设的统筹规划、部署实施、检查监督、考核验收,为法治机关建设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二是抓学习,做到教育培训到位。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讲座与网上辅导相结合、内部研讨学习与外请专家讲课相结合、执法培训与执法考试相结合、学习情况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等方式方法,促进广大审计干部真学、真用。先后举办了《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各类专题培训班,编印了《财经审计法规汇编》、《文书范例汇编》、《审计处罚处分指南》等,有效地提升了审计干部法律素养。三是抓落实,做到责任明确到位。为确保法治机关建设顺利推进,该厅将法治建设与责任体系构建相结合,理顺审计干部职责,构建审计执法责任体系,通过明确审计工作各个方面和环节操作细则,让每位干部明确能为、可为、不为的依据和标准,明确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审计执法过错责任、审计执法错案责任,以及审计查证、定性、处理处罚等阶段的执法责任等,促进了审计干部各司其职、自觉依法履责。目前,该厅已初步建立了以责任为核心、以岗位为基础的审计干部“确责”、“履责”和“问责”体系,有效保障了法治审计机关建设顺利开展。

    立体构建法治机关制度体系,推动审计执法操作的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结合审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该厅对审计执法权力及岗位职能进行认真疏理,制定了审计立项、审计实施、审计审理、审计报告、审计处理处罚、中介机构选聘等审计业务操作规程,量化每个节点的工作事项、工作职责、法律依据、时间要求等操作标准,编制了《审计项目管理和执行流程图》,形成了立体化风险防控机制,实现了从源头制止个别人或少数人决定或垄断审计事项的要求。结合数据库的建设,探索建立了审计执法标准数据库管理制度,运用电子系统软件在法定处罚权限内控制处罚幅度,监控自由裁量权。依托权力运行风险电子监控中心,对审计执法的各个环节和风险点进行实时全方位监控,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和风险防控现代化水平。同时,还不断加强和改进审计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审计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发布、事前合法性审查、备案审查、有效期、定期清理等各项制度规范,对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职权、执法职权流程图、执法制度、执法质量评价考核体系等内容进行全面清理,审计法治建设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实施审计执法全过程监管,确保法治机关建设落到实处。该厅一是把好立项关,做好事前监督。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中心和审计署要求确定年度审计项目,实行计划管理;把好审计组组成关,确保审计组成员综合素质和审计要求相适应,聘请外部人员参与审计的,该类人员不得担任审计组组长;把好审计实施方案关,审计实施方案针对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不强的,执法预算不细化、不经济的,不予签发审计通知书。二是严格执法监控,狠抓事中监督。对审计执法项目实施一级审核、一级复核、一级审理、两次通报:即审计组组长审核执法项目;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复核执法项目;法规处最终审理执法项目,并监督前两级审核、复核情况;审计执法质量情况实行半年、年终两次公开通报,从过去“关门”作业,深入到一线开展现场作业,从事后复核到全过程跟踪审理,把审计执法过程全部置于监督之中。近几年来,该厅先后对6130个项目开展审计审理,发现和纠正了执法依据、处理处罚、法律适用等方面问题5264个,充分发挥了审计法制工作的防范、规范和纠错的积极作用。三是检查审计质量,实施事后监督。该厅坚持把法治审计机关建设与审计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把审计质量纳入机关目标责任制管理与考核,对每个审计执法项目实施百分量化考核,并把考核情况和干部提拔使用、评先评优紧密挂钩。组织开展市、州、县审计执法质量检查。考核、检查情况纳入年终综合考核,强化对全省审计系统的评估考核和激励监督。(高志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