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中国审计》特种邮票正式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9日】
【来源:中国审计报】
字号:【大】 【中】 【小】

在审计署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通力合作下,历经一年多的调研、设计和论证,反映中国国家审计题材的《中国审计》特种邮票于近日正式出版发行。该套邮票设计得到了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青铜器专家等多方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整体反映了中国审计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该套邮票共包括四枚,图名分别为审计萌芽、古代审计、红色审计和当代审计,邮票规格40×30mm,面值为1.2元/枚(见下图)。邮票设计主题鲜明,风格大方,色彩明快,表现手法新颖,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出现了审计的萌芽,西周的司会总管全国财会及勾考、稽核,宰夫检查监督百官执掌的财物收支情况。春秋战国和秦汉的“上计制度”,重在稽查考核官员。隋及唐前期,比部是在中央设置的审计机构,中央行政机构和地方各级政权设有身兼行政效率勾检与财务审计双重职责的勾检官。南宋的审计院是中国古代第一个以“审计”命名的审计机构。元明清三代的监察和审计职权统归于监察机关,以科道审计为主。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1934年,颁布红色政权第一部审计法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实行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成立,两年间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普遍建立审计机关。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颁布。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反腐倡廉和改革发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审计》特种邮票汇聚了具有鲜明中国审计文化特色的元素,第一枚“审计萌芽”的票面内容为西周“史颂鼎”和汉代考绩画像砖,分别记录了相关经济鉴证和官员业绩考核活动,反映了中国审计的萌芽;第二枚“古代审计”票面内容为宋代宣抚处置使司随军审计司印和《文献通考》中有关记载,印面上署时间为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第三枚“红色审计”票面内容为1934年2月20日实施的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颁布的《审计条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计委员会旧址;第四枚“当代审计”票面内容为1982年宪法关于实行审计监督制度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为配合邮票发行,邮政部门在邮票发行当日还发行了《中国审计》首日封两枚、《中国审计》大版票一版。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