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优秀青年审计干部的足迹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9日】
【来源:《中国审计》】
字号:【大】 【中】 【小】
    这些年,审计机关涌现出大批优秀青年干部,他们在审计工作的各个领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工厂车间;他们站在脚手架下查看,蹲在污水沟旁测量。在旁人眼里,这份工作不仅又苦又累,还“得罪人”,但这些青年审计干部的快乐和满足在于“让国家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实处”。他们谢绝被审计单位心悦诚服后的盛情相邀,放弃可能获得的更好的物质生活,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与互促互进。让我们追寻他们成长的足迹,共同创造审计事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始终伴随着尚锐前行

    1991年是尚锐与审计结缘之年。那年,他在高考志愿中郑重选择了“审计”专业。在审计署武汉特派办18年的工作经历,使他在实践中感悟审计的真谛,凝聚了审计人那份厚重的责任。

    责任是脚踏实地的认真。做审计工作,经验和能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审计的认真,体现在对事件真相的孜孜以求,体现在审计过程中的严谨细致,体现在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归纳起来就是“求真务实”四个字。十多年来,尚锐不断深化对求真务实的理解,在工作中持之以恒。2009年,他带队开展四川省攀枝花市长江水污染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调查当地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排污口情况及其对水源地水质的影响。当地环保部门和水务部门向审计组提供了他们掌握的调查数据。为获取第一手资料,尚锐和两位同事一周之内跑遍当地位于金沙江的十多个饮用水源地,现场排查统计排污口,拍照并提取水样,以供检测分析。有些排污口深藏于江边密林,道路难行;有些年久失修,污水横流;但这些都没能阻止尚锐求证的步伐。审计组现场勘察获取的排污口资料及水质监测数据,为揭示当地饮用水源地存在的水质污染隐患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是敢于碰硬的执著。2012年,尚锐和同事们在某市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审计调查时,发现某民营企业存在弄虚作假骗取中央资金的重大嫌疑。审计组沿着“申报信息流”和“财政资金流”两条主线,突破企业的种种阻挠,经过艰苦细致的内查外调,最终揭露了该企业骗取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并转移私分的真相。审计调查期间,有人专程来请求“照顾”,有关部门主动“沟通”情况,更有人对审计结论提出质疑和反对。尚锐和同事们一道,以审计查证的有关文件为依据,摆事实、讲政策。最终,该事项被移送某省检察机关查处,引起较大反响。

    18年来,尚锐在多个岗位锻炼中拓宽了视野、砥砺了心智、增长了才干,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鼓励。 2011年,他被审计署评为审计业务“骨干人才”,2012年,被审计署授予“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称号。

    创新,是李亚飞不懈的追求

    7年来,李亚飞先后参加了京沪高铁、南水北调、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担任其中5个项目的主审,参与查处的9起案件线索分别被移送监察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有4起已结案件以审计结果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 

    进入特派办后,李亚飞明确了自己的工作重点和发展定位:利用好专业特长,瞄准工程领域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线索,在投资审计中争当办案能手,服务于反腐败斗争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为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作中,他创新审计思路,寻找并把握投资案件的审计查处规律。在审计项目开始前,查阅以前年度的审计项目档案,梳理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的规律,或通过媒体提前收集审计项目单位或相关领域违法违规问题和犯罪案件线索。

    审计项目结束后,他总结归纳出铁路、水利、公路等不同建设项目的问题高发领域、重大问题类型以及相应的审计对策。在此基础上,摸索出了涉嫌行贿、私分等违法犯罪资金出口的“出口审计法”,即对合同、资金、发票三方加强对比分析的审计方法,以发票、合同的真实性为重点,以资金的真实流向为主线,进行延伸审计与调查。不仅关注假发票的识别鉴定,更关注以假发票、假合同为作案手段的上下游犯罪,重点揭示套取建设资金的问题,以及背后隐藏的贪污、挪用、私分国有建设资金等犯罪行为。

    他坚持职业操守,曾为查清某重大案件线索资金流向追到青海、云南、四川等地;也曾拒绝犯罪嫌疑人赠送的现金,面对黑社会的威胁,他毫不畏惧,及时移交案件线索。李亚飞认为,既然选择了审计,就要脚踏实地,筑牢根基,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扛得住漂泊。2009年,审计署通报表扬了特派办的10名同志,李亚飞就名列其中。

    学习,是胡尊锴坚守的信念

    今年是胡尊锴到深圳特派办工作的第17个年头。38岁的他,现任该办企业审计处处长。

    1996年进入特派办工作后,胡尊锴被分配到人事岗位,在熟练掌握了各项人事业务后,他逐渐意识到,单一专业知识结构和岗位技能无法适应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

    自学,是胡尊锴取得进步的“独门绝技”。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结合办内人员专业结构状况,胡尊锴选择了以法律专业为主、以审计及计算机专业为辅的方向,努力调整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此后,他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于学习,以比在校全日制读书时更强的毅力、更严的标准,先后攻读了法学硕士、博士学位,通过计算机中级、审计师、国家司法等考试。与此同时,他还参加了企业、财政、金融等审计项目,在一些重大审计项目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研究,是胡尊锴取得优异成果的又一“高招”。2007年,根据办领导要求,胡尊锴从创新考核理念、优化制度设计、引入先进技术三个方面入手,对传统考核模式作了改进,创造性地运用企业绩效管理理念和KPI设计方法,牵头研发了《绩效考核信息系统》,使合作审计成果划分、综合部门分工差异、量化数据收集等传统考核难题迎刃而解,提高了考核效率和信息准确度,受到审计署领导和人事教育司的肯定。

    2011年,他带领审计组研究破解“代持股份”、“账户操纵”、“突击入股”等高智商犯罪线案,相关案例被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采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在证券及投行业引起较大反响。

    “我们很难发现哪个行业,可以像审计一样接触到如此众多的专业领域,这种接触既有高度,也有广度,更有深度。可以说,审计事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开阔视野的窗口,为我们铺设了一个提升能力的赛场,为我们搭建了一座展示价值的舞台。更重要的是,审计为我们营造了一种风清气正的氛围。这些对于审计人员,特别是刚迈入社会的年轻同事来讲,是塑造人格品行、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关键。如果我们足够虚心、足够勤奋、足够上进,在审计中获取的知识、阅历、经验,对于我们更好更快地成长将弥足珍贵。”

    胡尊锴的感受也表达了青年审计干部的心声。与一些党政机关相比,审计人员确实少几分家人团聚、多几分辛苦奔波,少几分舒适安逸、多几分压力挑战。但是,随着科学审计理念的提出,审计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得到丰富与拓展,审计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日益提升。审计事业不仅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方面发挥着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成为一方沃土。

    这三位审计干部只是青年审计队伍的一个缩影。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只有精确定位、主动发力,未来才能掌握在我们手中。青年审计干部应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开拓进取,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追求卓越,以不计得失的奉献回报社会,积极投身审计事业,努力实现自身价值,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美丽。(本刊记者  郭蓉蓉)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