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四川扶贫资金审计案例解析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6日】
【来源:四川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人员实地调查扶贫资金发放情况,从茶农的齐声回答和异样表情中看出蹊跷,追查发现茶叶低改扶贫项目根本没实施,60万资金还躺在账上“睡大觉”。

贫困地区企业负责人串通银行内部工作人员,伪造贷款合同、支取凭证和偿还贷款票据等,骗取财政贴息6.8万元。

最终,套取资金成功追回,10多名责任人员被追责……

“扶贫资金不是唐僧肉,弄虚作假定被捉。”——这是四川省审计厅审计人员参与完成几项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审计,案件揭开锅底之后发出的感叹。

案例回放——

案例1:茶农的60万扶贫资金躺在账上“睡大觉” 实地调查发现另有“隐情”

2014年,四川省审计厅派出审计组,对某县级市扶贫资金开展专项审计。在前期对市扶贫移民局、财政局和以工代赈办等扶贫资金管理单位审计中,无论是项目申报、审批,还是资金拨付及管理,都基本符合相关规定。审计组决定对重点资金、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进行实地抽查,看看国家扶贫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即项目资金落地执行的情况如何。

审计人员分成3个基层乡村抽查小组,克服山道崎岖、坡陡路远、颠簸晕车等困难,对重点乡镇连片扶贫开发项目进行抽查。针对扶贫项目是否按实施方案执行、补助资金是否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是否达到预期的社会和经济效果等问题,审计人员们深入乡镇、村社,进行实地询问和调查。

一个被分到对该市某村茶叶低改扶贫项目开展实地调查的审计小组,很快发现了问题。在前往项目所在地的路上,该村村长和村支书各骑一辆摩托车,给审计人员随行带路。审计人员却发觉,一路上村长总是采取抄近路的方式,希望能提前到达项目地。当审计人员到达项目实施现场询问当地茶农时,茶农们纷纷回答:“(项目)实施了的”、“我们都满意”、“肥料和补助款都领到了”、“感谢党和政府好政策”……

异口同声的回答,让审计人员心中疑窦顿生:为什么农户们都还不知道审计组的来意,就异口同声地回答问题?更奇怪的是,一些茶农的表情还有些奇怪和别扭。而当审计人员有意询问个别茶农具体细节时,对方的回答支支吾吾,目光不自然地望向旁边的村干部,表现出明显为难的情绪,有的人甚至闭口不再细说。通过这些细节,审计人员判断其中必有隐情!

补助发放花名册藏“猫腻”

审计小组决定采取其他审计措施核查其中破绽。“财政扶贫资金实行的是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办法,凡是扶贫项目资金支出,均应到县级财政报账,如果有虚假报账,账目上一定能发现蛛丝马迹!”一位审计小组成员介绍说。

审计人员立即返回镇财政所,打算从镇财政所向市财政局上报项目资料入手,寻找突破口。通过对报账资料的详细检查,审计人员发现,其中有一张金额10多万元、实物量为50余吨的购买复合肥料发票,开具的销售单位是一名个体户。

“这么大的销售金额,竟然是一家个体户销售的,明显不符合常理!”审计人员马上警觉起来,进一步检查发现,根本没有购买肥料运货单、运费结算单、肥料发放清单等应该具备的关键证明资料。审计人员分析称,很可能存在虚假购置化肥经济事项、报账套取资金的问题!收集相关证据后,审计人员立即对采购经办人进行突击询问,通过讲解有关法规法律开展政策攻心,结果证实,该项目果然没有购买化肥,发票确实是找个体户虚开的。

审计小组又进一步抽查了两个年度发放补助的花名册,发现花名册也存在问题:虽然不同年度的人员顺序有变化,但领取的补助金额和签名字迹两年几乎都一模一样。审计人员立刻找到镇上负责编制补助工资花名册的经办人员进行单独询问,经办人最终交代称,镇干部自行编造补助人员花名册和技术人员的工资名单,统一私刻茶农私章,套取扶贫项目资金。

真相至此大白:茶叶低改扶贫项目根本没有实施,项目补助也没有发放给茶农。截至审计时,通过此方式套取的扶贫资金共计60余万元,仍结存在镇财政所尚未使用。

案件引起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该市纪委迅速启动程序进行处理,被套取的60余万元资金成功追回,如数归还到市财政局统筹用于扶贫项目,14名相关责任人员被追责,其中2名责任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2名责任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随后,该市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又相继出台了系列规范扶贫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的制度办法。

案例2:伪造300万贷款合同骗取财政贴息

财政贴息作为扶贫资金的一部分,是一项惠民措施。贫困地区的一些企业、贫困户为了实现自身发展,会到当地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去申请贷款。为了支持企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国家通过贴息的方式,对取得贷款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补贴和扶持。

2014年12月,审计人员在对财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进行审计时,发现某县级市的一家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一笔300万元的扶贫贷款,享受了6.8万元的财政贴息。

审计组决定对该企业的银行贷款是否真实,享受的贴息资金是否准确、享受贴息的项目是否带动贫困户增收情况进行核实。

审计组兵分两路,一路去银行核实贷款,另一路直奔该企业实地调查。审计人员在银行核实相关贷款资料时发现,银行的信贷管理系统中无该企业300万元的贷款,也没有收到过该企业的贷款利息。这一情况引起了审计人员的高度警觉,审计组立刻采取对银行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谈话、进行外围调查等措施,通过审计人员的法律政策宣传和再三要求提供贷款合同和结息清单等资料的情况下,该银行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承认出具了虚假的贷款合同和结息清单的事实。

在已掌握这笔贷款相关材料均系伪造的情况下,另一路审计人员又与该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多次交锋,在事实面前,该企业负责人终于承认了其串通银行内部工作人员,伪造了借款金额为300万元的虚假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合同,并按照合作社申请财政贴息的需求,伪造了借款支取凭证和偿还贷款利息票据,最终骗取扶贫贷款项目财政贴息6.8万元的事实。

该市政府督促市财政局全数追回扶贫专项资金,同时责成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严令今后不得再发生类似问题,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理。

思考:如何保证财政扶贫资金健康运行?

“扶贫资金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暴露出个别农村基层干部无视财经法纪,也透露出了个别地方在扶贫管理和监督上存在缺陷,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警示。”四川省审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干部要依法行政,绝不能与民争利。一些基层干部对扶贫资金打“歪主意”,试图耍“小聪明”,通过各种“小伎俩”想雁过拔毛,但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国家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决不手软,只要伸手必被捉。作为国家扶贫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乡镇基层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依法当好国家资金的“管理员”,三农政策的“宣传员”。

同时,大力宣传法规政策,让群众自觉维护自身权益也很重要。通过制定民生政策明白卡和警示册,利用宣传车、公示栏、广播等多种宣传工具,强化扶贫资金等民生政策的宣传,让法规知识和国家惠农政策家喻户晓。既要依靠群众管好用好各类扶贫资金,又要利用群众主动当好群众监督员,监督完成好各项民生工程。民生无小事,作为审计机关,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强化对民生资金和项目管理及政策执行方面存在问题的查处力度,为国家扶贫政策贯彻落实保驾护航。(易洪 夏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