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审计优良传统、作风与精神”系列访谈:忠诚履职——特派办的记忆之二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5日】
【来源:审计署】
字号:【大】 【中】 【小】

忠诚履职 ——特派办的记忆之二

黄雯瑜

依法履职、尽责担当、无私无畏、敢于碰硬,多年来,特派办正是以这样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践行着对审计事业的担当,和对党、对人民的忠诚。

这样的故事不可胜数,甚至在很多身处其中的审计人看来,本就是平常之事,但历史的尘埃掩不住其自身的光芒,反倒历久弥新。现撷取几事,供你我共飨。

一心扑在工作上

现已退休的刘克修是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以下简称成都办,其他特派办同)的一员,如今64岁的她依然对参加的第一次审计记忆犹新,那是对重庆西南铝加工厂财务收支情况的一次审计。除了项目本身让刚入行的她摸索出一点门道,成都办第一任特派员燕庆岚的工作作风更是给这位当时的审计新人带来不小的震动。

刘克修记得,审计期间,燕庆岚到审计现场听取汇报,但当时成都和重庆之间还没有高速公路,他们一路奔波,到现场时已是晚上十点。简单吃过饭后,燕庆岚立马组织人员开会,旅途的疲倦丝毫没有影响到这位特派员的工作状态,“还精神抖擞、聚精会神地听得那么认真,问得那么仔细”,会议一直开到凌晨一点。清晨,他又马不停蹄地带人赶往另一个审计组了。

“对于工作上的这种拼命精神,我当时特别感动和震惊。”刘克修提起此事来感慨万千。

这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态度并不是特派员独有,大量奋斗在一线的普通审计人员都是践行者。

“唯有靠查处问题才能赢得被审计单位的尊重,喊口号没有用,踏踏实实做出来,对方才瞧得起你。”这是郑州办计算机审计处正处级审计员宋芳的工作信条。

多年以前,宋芳参与审计一个企业,审计组的人员平均年龄不超过28岁,被审计单位很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放出话来:“一群毛孩子能查出什么东西来?”这让身为主审的宋芳压力很大,组里的同志们也都憋着一股劲,天天工作到深夜,对照政策法规一条条梳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反复讨论。

最终,审计结果没有辜负这群年轻人日以继夜的努力,三四十个问题被揭露出来,被审计单位大跌眼镜。交换意见时,这群被轻视的“毛孩子”自豪地对被审计单位说:“我们的人虽然年轻,但是你们的问题总数不年轻。”

“免俗”的审计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这种传统根深蒂固。然而,在工作纪律面前,就有这样一批“免俗”的审计人。

19884月,国务院批准了审计署提出的增设8个特派员办事处的申请,成都办位列其中。

新单位组建,首先就要“招兵买马”。在急缺财会和经济管理人员的情况下,选调政治强、业务精的人员成了关键。

曹庆厚当时是该办办公室主任兼人教处处长,负责招干工作。他清楚地记得,为了进特派办工作,有的人托熟人讲情,有的找领导递条子,有的甚至送钱送物。只可惜他们通通碰了钉子。正因为如此,曹庆厚得罪了个别领导和朋友,“但是直到如今,我依然不后悔。”他说。

除了选人容易面临人情考验,对广大审计人员来说,审计过程中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人情往来有时无法避免,但孟炳就是这万千不讲情面的审计人中的一位。

现为武汉办行政事业审计处正处级审计员的孟炳,大大小小的审计项目也参加过不少,他始终坚持一条:面对任何环境都要严格执行工作准则和纪律,不徇私情。

有一年他参加了对母校——中南财经大学(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审计,当时的校长和党委书记都曾经是他的老师。

审计“自家人”到底能不能秉持公正?大家都想看看。时任武汉办副特派员的范林森特意嘱托:“这次审计就是检验你们学生的,看看学生的能力怎么样,一定要严格审计。”

孟炳等人没叫人失望,人情依旧,但查起问题来也绝不手软。经过细致的审计,最后学校补缴了12万多元的税款。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曹庆厚、孟炳等人有些不近人情,但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批铁面审计人,审计的权威性才不断增强。

盯梢人和恐吓信

在审计宁夏“1236”项目之前,西安办的李三定从没有意识到做审计工作还会有人身安全的威胁。

宁夏“1236”项目是山区贫困居民的移民工程。当时,审计人员发现宁夏湟源县有大量现金进出,直觉可能有猫腻,于是延伸审计了这个县。

刚到宾馆,李三定便接到了一个神秘的举报电话,对方约了一个地方面谈,并强调不能有工程指挥部的人同行。

到底这个举报人是谁?他会举报出怎样的线索?他说的可不可信呢?

为了彻底弄清这些疑问,审计人员决定:去见举报人!

1986年武汉特派办对大冶有色金属公司1985年财务收支审计项目档案

出于保密考虑,李三定等三人租了辆桑塔纳直奔约定地点,到地方后,有个骑自行车的人过来搭讪,问他们是不是找人,经过多番试探,骑自行车的人才承认就是他打的电话。接上了头,但因怕被人盯梢,他们决定转移到汽车站人流密集的地方递交材料。

转移过程中,李三定发现有个小伙子尾随而来,一直都甩不掉,始终盯着他。于是,他立即上了车,瞬间,四辆摩托车团团围住了桑塔纳。司机害怕了,说租车的200元钱不要了,回去行不行?审计人员不打算轻易放弃到手的线索,李三定一直做司机的思想工作,还出示了工作证。

过了一会儿,举报人终于出现了,李三定告诉司机往他身边开,快速将举报人拉上了汽车,疾驰而去,摩托车最终没有追上。

依靠举报人提供的资料和线索,审计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审计之后,(该县的)县长就被撤了”。但这次虎口脱险的经历却让李三定心有余悸,“这次审计回去之后,我就给自己买了人身意外保险。”

审计中遇到威胁的状况并非个例,成都办的王世昌也给我们回忆了这样一段往事。

19969月,王世昌和李元贵、李俊参加成都办和四川省纪委、监察厅、财政部四川专员办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对眉山粮库负责人动用国家拨款炒股及倒卖储备粮等严重问题进行复查。

这是一桩国务院领导批示复查的要案,联合工作组成员决心要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然而,虽然对工作的困难早已有了心理准备,现实之艰难却远超想象。不仅遭遇当事人翻供、证人否认以及农发行来川官员帮助粮库辩解等重重障碍,工作组的成员更是收到了几封匿名的恐吓信。

但这些丝毫没有吓退工作组人员,反而更坚定了一查到底的信念。

经过几个星期与对手的多方面交锋,复查任务终于圆满完成,确凿的证据证明了此前成都办上报并移送司法部门的所有问题的事实和数字准确无误。

活用方法和死守原则

审计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找证据,用事实说话,实事求是。但说易行难,很多时候,直线式的方式未必能够发现问题,这时,懂得变换思路、活用取证方法则成了审计人应有的素质。

在曾任郑州办副司级审计员的张全兆记忆中,就有这样一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审计故事。那是对河南油田的一次审计,审计人员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超范围销售的问题,但对方的嘴却很紧,坚决不承认,只强调有上级批准文件,却迟迟不提供。

取证工作陷入僵局,审计人员犯了难。这时,正好赶上假期,审计组商量决定暂时放下问题回家,走到一半,审计人员灵机一动,决定给对方来个“突袭”:全体掉头回转。果不其然,被审计单位趁着审计人员离开的间隙正在伪造文件,审计人员赶到时,假文件墨迹未干。对方不得不承认了超范围销售的问题,工作难题顺利解决。

对很多审计人来说,工作方法或许有一万种,唯独原则只有一个,必须死守。

19869月,武汉办组建伊始便开展了第一个审计项目——对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审计,当时武汉办分管审计业务的副特派员范林森带队去了现场。

“缺少审计专业人员,不太清楚审计怎么搞,一片空白。”说到当时的状况,范林森回忆,“我一再向大家强调这是搞审计,角度要转变。克服困难,一张一张地翻凭证和发票等,一点一点地核对实物。摸清事实、坚持原则是基本要求。”审计人员边摸索边审计,热情高涨,每天在一起研究讨论,工作便也开展起来了。

经过大半个月的审计发现,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存在将不能报销的备件直接列入费用、维检费超标支出等问题,罚没上缴100万元。

这样的结果让从未经过独立审计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很不服气,上告到审计署。时任副审计长李金华非常重视,立即召集相关人员一起研究。最终,事实清楚、依据可靠的审计没有留下漏洞,审计署给出的意见是审计结论合理合法。

眼看告状没有成效,被审计单位又打出了“人情牌”,通过财政部的同志找到范林森说情,但范林森不为所动:“审计就是要不怕告状,要敢干,要坚持原则,只要我们证据充分,法规可靠就行。”

死守原则的审计人让被审计单位在问题面前丢了面子,却捍卫住了国家的利益、审计的尊严。

几笔散漫的记述道不完“野战军”工作中从严从实、无私无畏的过往,一点零星的笔墨也抒不尽对这样一群审计人由衷的敬佩。在这些往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审计人用一生书写的青春无悔。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