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审计厅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勾勒“十三五”审计工作图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3日】
【来源:青海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近日,青海省审计厅认真学习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和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对照五个“坐标”,勾勒出全省“十三五”审计工作“五大规划图”。

——围绕独立性,实施“制度建审”规划。牢牢把握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这个核心,加强全省审计工作的统筹管理。一是创新审计管理体制。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优化审计机关内部架构,优化配置全省审计资源,推动健全履行法定审计职责保障机制。二是创新审计管理制度。改进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管理制度,健全对省以下审计机关的业务管理、质量检查、综合考核机制、上下级审计机关审计成果共享和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三要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强化全省审计机关“一盘棋”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审计方式方法,努力实现多专业有机融合、多层级优势互补、多部门高效协同,实现上下联动、力量聚合。四要创新行为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审计执法责任制、对审计机关的外部审计和执法检查制度,制定符合全省实际的《审计业务操作指南》;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加强对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切实把审计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立足全覆盖,实施“效能立审”规划。牢牢把握审计全覆盖的部署,紧紧围绕刘家义审计长“审计一体化”的要求,盘活审计资源,创新审计机制,加大审计力度,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一是实现审计对象全覆盖。完善更新审计对象数据库,设定相应的动态管理层级,切实把全部审计对象纳入监督视野,准确把握应覆盖情况、已覆盖情况及其实时变化情况,确保从源头上实现总体把握,避免条块分割。二是实现审计任务全覆盖。确定不同审计对象的审计频次和组织管理模式,科学编制中长期审计项目计划和年度计划,努力实现审计计划管理从“任务型”向“战略型”的转变,增强审计工作的整体性、宏观性和全局性。三是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推进审计全覆盖。科学把握省委省政府工作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和推进方式,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审计监督体系,对涉及全局或行业性的重点资金和重大项目进行全面审计,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审计,确保应审尽审、审深审透。

——突出职业化,实施“人才兴审”规划。紧扣青海实际,建立符合审计职业特点、分类科学、权责一致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和职业保障机制。一是抓统筹,优化队伍专业结构。探索建立审计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序列,完善审计人员选任机制,健全审计职业保障机制,把好“入口关”“进阶关”,逐步提高法律、工程、环境保护、计算机等相关专业人才比例,优化审计队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二是抓“龙头”,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以选配好“一把手”为重点,选优配强各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维护好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稳定。以实现好审计决策为目标,着力加强班子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把方向、谋全局、带队伍、提质量的综合能力。三是抓骨干,促进整体提高。建立分级选拔、重点培养、跟踪管理、有效使用的专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大力实施业务骨干人才培养、急需人才培养、青年审计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等人才计划,逐步形成优势互补、梯层合理的人才队伍。

——瞄准数据化,实施“科技强审”规划。以“智慧审计”为目标,重点解决好网络平台建设、数据处理能力、人员素质跟进等问题。一是建立起。以“金审三期”工程为依托,以实用性为前提,启动青海审计数据分中心、审计数字指挥、审计模拟等业务一体化系统,逐步构建起智能化的青海电子审计体系。二是联起来。按照“总体分析、系统研究,精确定位、分散核查”的数字化审计模式,推进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网络互联、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信息共享,推进实时监控、动态监测的联网审计。三是用起来。立足于审计实践的现实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建设和运用水平,积极推进数字化审计,探索实施联网审计,真正为审计插上“电子翅膀”,提高工作能力。

——体现人文化,实施“文化促审”规划。将审计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融入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凝心聚力,强基固本。一是凝心聚力。把塑造人、培养人、提高人作为队伍建设的根本目标,积极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抓好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环境。二是争先进位。以践行青海精神、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为动力,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争创精品审计项目,打造“拳头”审计产品,力争审计工作新跨越。三是建好“智库”。把握审计“新常态”,大兴学习之风、大兴创新之风、大兴研究之风,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研究,加强审计实践总结和提炼,努力实现审计理念思路、制度机制、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党红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