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计干部到田间书记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2日】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大】 【中】 【小】

根在基层·部委驻村第一书记走访记

从审计干部到田间书记

——记河北省顺平县蒲上镇西南浦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国清

近日,为响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关于对中央国家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开展走访调研活动的精神,审计署派出调研组赴顺平县蒲上镇西南浦村进行了调研学习,与第一书记同吃同住,深入农户家中、田地进行调研。

近年来,审计署扎实推进顺平县定点扶贫工作,通过捐款(物)、压缩办公经费开支、各种渠道筹款等方式,共为该县特殊教育学校、山区贫困小学和中学等10余所学校捐款(物)价值近300万元,重点解决和改善了贫困地区师生上课、住宿、用水等方面的实际困难。2012年起,审计署在该县启动奖(助)学金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发放90万元,受益贫困学生2000余人。

西南浦村位于顺平县城的东北方向,共有209576人;其中贫困户有4172人。村干部5人,年龄都在50岁左右,村支部书记叫张立彪。

村里人均收入大多比较低,收入来源主要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在附近打工:女工一天的工资30100元不等;男工一天能挣100多元。第二种是不能打工,但还有劳动能力,平常主要种地。种地一年下来,收入大概两三千元,刨除化肥、灌溉等费用,基本所剩无几,如果再遇上类似2015年玉米降价的事情,还有可能会赔钱。种果树的村民,家庭收入会高点,但也不能保证每年种的果子都能卖出去,不好的时候也会赔钱,但总体来说要强于单纯种粮食作物。第三种就是老弱病残,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靠一些补助或者救济生活。

西南浦村的第一书记是审计署农林水利审计局的挂职干部沈国清,除了沈书记,还有顺平县发改局的王永昌、王聪两位同志协助他一起负责村子的精准扶贫工作。从去年7月份开始进村,短短的9个月来,给西南浦村带来了显著变化。

在两天的调研活动中,除了和村干部进行座谈,我们先后走访了部分困难户、困难党员家庭,并深入到田地里与种植大户进行交谈,到大棚种植的现场进行查看用电用水等情况。

艰苦的环境

沈书记是一位从部队转业的干部,转业十几年来,曾经有过到新疆地方审计局挂职的经历。面对单位再次选派,他克服了女儿中考等困难,毅然来到了西南浦村,从一名审计干部变成了田间地头的第一书记。

刚到村里,沈书记住在村委会里。村委会设施相对简陋,除了一张单人床再无其他。沈书记自己买了冰箱,从家里带来了电磁炉,一天三顿饭都是自己做。他每次做的饭都很简单,大多时候是煮面条,里面放上鸡蛋,几片青菜。

现在,沈书记暂住在蒲上镇镇政府的一个职工宿舍里。宿舍位于镇办事大厅二楼,住了两个人。宿舍除了一张桌子、两张高低床、一台灯、一烧水壶,再无其他。屋里没有饮水机和自来水,烧水和洗漱要下楼;上趟卫生间,下楼后还需再走上五六十米。

下到了基层,沈书记也把审计人员的优良作风带到了基层。作为一名审计老兵,沈书记明白哪些钱能用,哪些钱不能用,哪些钱该怎么用。有一次。从扶贫办申请来的修路款没有花完,村干部建议用在其他地方。沈书记坚持扶贫款专款专用原则,把钱退了回去。在平时开销中,沈书记考虑到村里财力困难,能自己垫钱的自己垫钱,不能垫钱的就要求村会计按照审计的相关要求去记账。

每一天,他都在思考着如何改变西南浦村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刚来到村里时,为了更快了解村民的实际情况,在村委成员的引荐下,沈书记利用晚上挨家挨户的拜访做调查。一些村民待在田地里干活,回家较晚;另一部分打工的村民,下班也比较晚,只有到了晚上去村民家里,才能人齐,了解到一些真实情况。

对于拜访调查的资料,沈书记认真整理,在王聪的帮助下,做了一个表格。表格里有每一个家庭的详细情况,包括收入、人口等。村里面落实低保等政策,沈书记都会基于这一资料,放在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上进行讨论,力求做到客观公正,让国家政策真正惠及有需要的村民。

健全党组织

农村要脱贫,需要党组织充分发挥好作用。由于历史原因,西南浦村一年开不了几次党员大会,即使偶尔召开,由于党员年龄普遍偏大、行动不便等原因,38名党员到的也不齐全。

沈书记到了之后,把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当做自己的首要工作来抓。党员活动室里,除了挂上了鲜红的党旗,他还放置了好几块宣传版,把入党誓词和总书记的一些重要讲话张贴出来,让大家方便学习。

为了开好党员代表大会,沈书记一个党员一个党员的动员,终于把涣散的组织重新建立了起来。他来了之后,每次开党代会,都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很多老人因行动不便,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参加会议。全村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脱贫致富就有了盼头。

还有一个问题,让沈书记忧心不已。村里的党员年龄普遍偏大,还有几个失联党员。调查发现,西南浦村在38名党员里,65岁以上的有16名,5059的有11名,50岁以下的有11名。

如何吸引优秀的年轻人入党,成为了摆在沈国清面前的头等大事。现在,很多年轻人出去务工,留在村子里的老弱病残较多,这种局面不改变,不但面临着党员不好吸收的问题,也会使整个村庄不能获得真正生机。

村口净水器

我们去的那天,村里新安装的净水器坏了,沈书记和北京的厂商约在下午一点,派人过来修。经询问得知,前几天村里停了电,净水器把地下的泥沙抽了上来,造成了堵塞。

净水器修好后,已经将近两点了。北京来的员工由于要赶三点的班车回北京,为了节省时间,沈书记给员工煮了碗面条,里面放了两个荷包蛋。

沈书记来之前,村里没有净水器,村里人各家各户自己打井,直接喝地下水。来到后发现水污染的问题,沈书记请人取了水的样本,拿去化验。化验结果出来后,发现饮用水不合格。因为知识水平和经济等原因,西南浦村的村民们就这样过着日子,除了一些生活相对富裕的家庭,都没有去买桶装水。

为了让人喝上干净水,沈书记回到北京后,直接去与厂商谈,让厂商在村里安置了一个净水机。

安置净水器的钱,除了从扶贫办申请资金,村里拿出了一部分资金。为鼓励村民喝净水器的水,也为了减轻村民的负担,在沈书记的带领下,西南浦村委会免费为村民发放了桶和水卡。同时,沈书记为净水器盖了一间板房,板房里有一张表格,每日都排有负责人,照管净水器。

临近村子的许多人,看到西南浦村的饮用水取得了效果,都想加入到西南浦村饮用水的行列中来。

地里刨金子

春季,是农忙的季节,沈书记来之前,在庄稼生长的关键时期,总是因为用电不足或者管道漏水等原因,造成农民不能顺利的进行浇灌农作物,村民对此颇有怨言。

沈书记通过和村民座谈了解到了这个情况后,立即联系扶贫办等部门,积极协调资金修建了3000米长的输水管道。我们在调研时,已经看到输水管道开始浇灌田地了。

村里有一位种植大户叫胡治学,是党员,也是前村干部。老胡是种果树的能手,在顺平周边几个县小有名气,他的儿子也被他培养成了种果树的专家。我们去时,他本来已经接受邀请,打算到临近的易县去帮助别人的果树剪枝。听说我们来了,他派了他的儿子去。

经过岁月的洗礼,村里仅老胡还有几个大棚。农忙时节,大棚的用电总是供不上,老胡不得已从邻村扯了电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胡种地的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沈书记往县城的供电公司跑了好多趟,积极协调事情进展,现在这个事情正在稳步推进中,过不了多久,老胡就可以不用外村的电了。

我们去田地里找老胡时,他和他雇佣的乡亲正在育果树苗。这些乡亲年龄65岁左右,一天能挣60多块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沈书记说,没有好的项目,不能让农民从根本上富起来;农民扶贫,还是要根据实地情况上马与农业有关的项目,匆匆忙忙搞其他的,农村不具有相关优势。

选择项目,沈书记有自己的判断标准:“项目只有符合实际才能做,不符合实际的宁愿不做,不能上马不好的项目,自己走了之后给村民留下后遗症”。

西南浦村多田地,但由于分散到各家各户,每户平均下来也就一亩多地。分散土地,少了规模性种植,增加了种地的成本,再加上近年来很多人出去打工,种地收益不高,很多田地就荒废了下来。

沈书记经过调研,想出一个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能带动老百姓致富的主意。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扶持村里的一个种田大户把闲置田地承包起来,然后请村里的老弱病残农民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这样,这些村民不用出村,除了获得固定的租金,每人每天也能获得一笔收入。

老胡很赞同沈书记的想法,但是对于一些事情有一些顾虑。沈书记就给老胡讲了很多政策优惠,并提出了一些方案解决了老胡的一些顾虑。

西南浦村分散的土地种植,已经开始向规模性种植转变。

美丽乡村

为了获取更多的支持,帮助西南浦村真正的脱贫致富。利用河北省建设“美丽乡村”的契机,沈国清积极带领村委班子成功申请了美丽乡村试点。

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河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农村全部建成“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据调查,每个申请美丽乡村成功的地方,会由相关部门投资1000万,并搭配一些项目。美丽乡村建成后,会从根本上带动农民富裕起来。

沈书记说,“村里现在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只能利用交通部门的道路建设款,修了村里的主要路段,一些连户路还没有修。等到美丽乡村建好后,这些连户路就能修好了。到时候,村里会有一些搭配企业,村民都不用再到外面去打工了,直接在自己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

我们离开时,村支部书记张立彪刚刚从县里开会回来。他给我们介绍了开会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建设好美丽乡村。

努力,总会有收获。在正确的道路上追逐梦想,在沈书记和张书记的带领下,我们相信,西南浦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吴伯银 杜宏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