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审计厅科学构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专项审计评价体系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9日】
【来源:吉林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的关键是评价指标的筛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吉林省审计厅结合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任务开展情况,近期在试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了各级领导干部履行资源环境保护的责任,为下一步制定全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暂行规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秉承“四个原则”构建《指标体系》目标。一是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从宏观及整体的角度对政府领导干部履行保护自然资源资产的责任进行全面审查,同时应立足区域自身发展,充分探究影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的各种因素,构建科学、合理且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可操作性原则。能够反映领导干部任期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的指标较多,在选取指标时,要尽可能的选取那些能通过实际监测、调查、查阅相关统计年鉴及利用遥感影像等方式较容易获取数据的指标,防止指标评价体系的笼统化、理论化。三是动态变化原则。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当保持一定的弹性,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部门等的领导干部确立各自的重点评价指标,并随国家政策调整、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而发展完善。四是适应性原则。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的选择应以具有普遍性特征的指标为主,使其具有可比性,针对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相应的调整。

——设置“四个层次”构成《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目标层、系统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四个层次构成,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其中,目标层是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目标,是整个体系的总目标,统领系统。系统层是目标层的展开,反映目标层内容,包含国土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5 个子系统。要素层是系统层的展开,对于每一子系统,均涵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和效果;各项指标和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决策情况;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征收管理使用和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中重大资源环境事件、环境风险隐患及相关预警机制建立及执行情况的内容。指标层是最底层,是反映要素层的具体内容的指标,包括定性的、定量的各种基础类指标,是变量层。

——探索《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标准。对比主要领导干部任职前后各指标的实际变化程度,采取打分制进行评价,共计100分,国土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资产等5大子系统各占20分,每个子系统分别包括政策和制度制定执行情况、规划编制实施情况、采伐限额执行率、开采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保障情况等119个指标,按照指标性质分别采取相应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一是针对定性指标:可根据领导干部其对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的影响程度,通过调查给予评价。将定性指标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很差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指标的评价比例分别为 92-10080-9170-7960-6960以下,再分别乘以主分值。审计工作人员应当秉持公正原则,对各定性指标进行打分,去掉最高分及最低分,取每一定性指标的平均分。二是针对定量指标。主要采用期初比较打分法与目标值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定量指标进行打分。所谓期初比较法,是指测算地方领导人离任时各指标的实际值,将该实际值与该领导人上任时的指标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进行打分。若指标值优于上任时的指标值则得满分;若指标值低于上任时的指标值则不得分。目标值法,即在地方领导人上任的时候,对于各个指标的完成情况制定一个目标,然后在其离任的时候将各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值作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进行打分。若完成目标,则得满分,若未完成目标则不得分。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最终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将通过《指标体系》得分情况,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进行判断,以评估其任职期间对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潘占朋 徐仰辉)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