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审计加强事中监督 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2日】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安徽省合肥市审计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采取四项措施,在财政联网实时跟踪审计项目中,重点对2017年度市级投资支持县(市)、开发区发展的建设项目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护航市、县、区协调发展。近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该项目的专题报告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市审计局的这份报告很好”,要求相关部门加强与各县区的对接,主动帮助解决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并要求各县区加强项目前期论证、谋实项目、确保早开工。

一、领导高度重视,全市联动分步推进。市审计局将2017年市级投资支持县区发展的建设项目作为联网实时跟踪审计的一项重点内容,组织市、县两级审计人员开展跟踪审计。在初步掌握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市局主要负责人亲自主持召开工作部署会,明确要求,分步实施。第一步,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自查。市级审计人员调查市建委、市建投等市级主管部门总体情况,市级、县(市)审计人员根据分工分别督促市属开发区、县(市)梳理项目建设情况,填报调查表;第二步,组成核查组进行现场核实。抽调市局各处室精干力量组成6个审计核实组,深入5个县(市)、4个市属开发区对各建设项目前期建设程序、征地拆迁、合同约定、工程实施情况、市级资金支付情况等进行实地核实,进一步找准原因,点明存在的问题;第三步,全面分析形成专题报告。根据实地核实情况,区分不同工程进度分析市级建设资金拨付缓慢或未开工的主要原因、存在的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专题审计报告的形式报送市政府。

二、精心设计调查表,切实保障摸清情况。该项目全市联动,抽调人员多,为了便于对25个建设项目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审计人员精心设计了自查阶段、实地核查阶段两张建设项目调查表。一是自查阶段的调查表全面细致。对建设项目的计划投资额、用地面积,立项、概算批复、“三证一书”、征地拆迁、开工情况等项目前期管理情况,招投标管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监理管理情况,工程完成投资情况,资金支付情况等全流程进行全面摸底,便于初步了解整体情况、分析具体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市级资金拨付缓慢的原因,确定实地核查的重点。二是实地核查阶段的调查表重点突出。在自查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删减和增补,项目前期管理情况主要反映有无土地指标、征地拆迁完成情况、施工许可证办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主要反映合同金额、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工程实施情况主要反映工程进度和已完成工程投资额,资金支付情况主要反映市级拨付金额、按合同应付金额及资金支付滞后原因,便于对存在的问题和共性原因进行分类汇总。

三、紧扣政策跟踪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树立“政策跟踪审计+”理念,在开展财政联网跟踪审计时紧扣四季度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要点,结合省、市专项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重大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重点审查规划立项、投资审批、征地拆迁、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竣工验收等各环节任务完成情况。审计既履行监督职能,揭示县与市级部门沟通协调不到位、建设程序不完善、大量财政资金滞留闲置等问题,促进各方责任落实,加强对接;又履行服务职能,主动帮助县(市)、开发区解决问题,促进相关部门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为政府领导决策服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四、事中监督预算执行,关口前移发挥实效。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通常是对以往年度的预算编制、执行等情况进行审计,有一定的滞后性,开展审计项目时,预算已经执行完毕。该财政联网跟踪审计项目打破以往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事后审计”模式,在2017年下半年即对当年至审计调查时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事中审计”,即在涉及的县区建设项目尚在建设过程中、市级支持资金尚未完全拨付之时,提前介入,推动“事后型审计”向“预防型审计”转变,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实效性强,立足规范和绩效,报告中指出的问题能得以及时纠正和处理。针对2017年度市级投资支持县(市)、开发区发展的25个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反映的问题,目前,各县(市)、开发区及市直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措施,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钱南欢)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