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审计文明创建硕果累累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08日】
【来源:安徽省巢湖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安徽省巢湖市审计局始终坚持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不断创新发展文明创建工作,成功探索了一条“立足审计行业特征,突出和谐机关建设,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的文明创建新模式。2006年,该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第七届“安徽省文明单位”。2008年,该局再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第八届“安徽省文明单位”,成为全市唯一获两次表彰的市直机关。

    高度重视创建与审计的结合。坚持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审计工作整体规划之中,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并作为日常考评和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7月25日,该局召开了全市审计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市审计局全体人员、县区审计局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省审计厅领导,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主要负责同志应邀到会指导。

    坚持推行文明审计。始终把文明审计作为创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是推行开门审计。该局在做好与上级审计机关项目计划衔接的同时,采用通过《巢湖日报》、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公共媒体发布公告,召开座谈会,发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广泛征求公众、人大、财税、农口、水务部门意见,得到各界广泛支持和肯定。二是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有什么问题就反映什么问题,有多大问题就说多大问题,做到抓大放小、抓重放轻;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处理历史的事;坚持既依法处理又讲情讲理;坚持既全面客观反映问题,又充分总结肯定被审单位、被审对象的工作经验和成绩。三是重视与被审单位的沟通,做好协调配合的文章。工作中不准讲大话、硬话。在每个项目现场实施前,都由分管局长主持见面会;在每个审计决定作出前,都与被审单位主要负责人充分交换意见,采纳他们的合理要求。因坚持文明审计,近年来,审计决定执行难的局面得到有效扭转;现在不少单位主动上门要求审计。

    努力发挥“免疫系统”作用。一是发挥审计对巢湖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设性作用。今年的“同级审”反映了市本级财政结构不合理、征收成本高等问题,引起市委、人大、政府的高度关注。二是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管。今年前三季度,该局共对31项工程造价进行了审计,审计核减工程价款1,766万元,平均核减率16%。近日,该局会同市建委、市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监督的意见》,解决目前存在的超概算投资和超面积建设、现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三是推动反腐倡廉建设。该局将县(区)委书记,在县(区)中心镇、公检法系统工作的副处级领导全部纳入审计范围,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全覆盖。前三季度,全市审计机关移送案件线索14条18人。四是积极服务民生。今年,该局集中全局三分之一人员,深入社区农村,耗时近40天,走访了1000多户,对部分民生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效益等进行了审计调查,揭示了少数民生工程管理不到位、效益不高、农民负担超过规定比例等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日前,巢湖市政府根据审计建议,安排390万元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收益农户每人15元的补贴。

    积极推动效能提速。紧紧围绕省厅“抓建设、练内功、提效能”五年行动计划,先后开展了“审计学习年”、“审计法制年”、“审计质量年”活动,丰富了创建的内容。一是制定印发了效能投诉制、失职问责制等八项制度,推行行政问责。二是改革审计组织方式,打破科室分工界限,对审计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审计力量向一线倾斜。三是更多使用审计调查,缩短现场审计实施时间,提高审计实施工作效率,春节前,市“同级审”审计组还开展了“试审”活动。四是通过提高审计实施方案编制质量,明确审计实施时限,推行精细化管理,将行政成本观念引入到审计工作中。

    认真抓实党风廉政。坚持教育、制度并举,抓好党风廉政工作。一是坚持“木鱼长敲”。先后组织审计人员学习了阮啸仙、孔繁森、牛玉孺、蔡玉昊等先进典型事迹;组织观看了宿州市原副市长李兴民、安徽双轮集团董事长刘俊卿等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片;组织全局人员到庐江监狱开展现场警示教育。二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开展交流轮岗;邀请市纪委派出第一纪监组,独自对被审单位进行回访;实行审计经费自理,赴外地审计按每人60元/天标准执行;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审计纪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开展“自审自”活动,组织人员对本局财务情况进行自查,并邀请省审计厅进行“上审下”,加强对财务的监督检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