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审计厅转变观念提出九项任务全力推进绩效审计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20日】
【来源:宁夏自治区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为保证绩效审计稳步扎实开展,2009年,宁夏自治区审计厅制定了《绩效审计活动年实施意见》,确定了开展这项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并将其贯穿到九项任务中。

    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一是转变侧重分析评价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做法,更多地关注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和决策事项的科学合理性;二是转变偏重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的做法,更多地关注体制障碍、制度缺陷、管理漏洞和资金管理使用绩效;三是转变侧重个案监督、个案分析的做法,更多地关注共性和宏观层面的问题;四是转变侧重事后监督的做法,更多地关注阻碍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五是转变单一评价资金使用绩效的做法,更多地关注资金使用绩效与政府行政效能的内在联系;六是转变侧重审计结果的做法,更多地关注审计结果的整改落实情况,促进改革体制、健全法治、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强化管理,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

    拓展绩效审计范围。各级审计机关都要选择1至2项专项资金开展单独立项的绩效审计,通过点、面结合的调查,掌握立体式、全方位的信息,从宏观层面进行综合归纳和提炼,寻找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优质服务;其他专项资金审计,要全面引入绩效审计模式,根据审计掌握的情况,认真进行绩效分析和评价。在所有审计项目中实践绩效审计,关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资源利用、投资成本等问题,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诸多方面综合分析和评价资金的效益、效率和效果,促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把握绩效审计重点。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及社会各界和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确定绩效审计重点。重点监督检查国家和自治区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制止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重点查找重大体制性障碍,促进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关注住房、环保、社保、就业、教育、节能减排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资金使用绩效情况,揭示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重点揭露重大决策失误、损失浪费、破坏资源等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更好地发挥审计在惩治预防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方面的作用。

    探索绩效审计方法。整合全区审计资源,调集骨干力量重点做好试点绩效审计项目;以审计调查为主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握总体情况,为绩效评价打下基础;利用经济数据、审计数据、图表、问卷结果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可读性;聘请外部专家或联合有关主管部门实施绩效审计,提高绩效评价的专业性、准确性;选择重大民生工程、重大生态环境项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时提示和预警风险;提高委托审计比重,积极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的力量开展绩效审计;全面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检查财务、业务数据以及计算机系统,提高绩效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转化绩效审计成果。对审计揭示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和反映,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法律、政策、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加大审计公告力度,面向社会公布绩效审计结果及整改落实情况,促使政府部门增强绩效意识,提高行政效能。制定审计结果整改落实考核细则,并主动与政府督查、监察等部门的联系,协调配合,做好整改落实跟踪检查、效果评估、效能问责等工作,促进审计结果落实。

    建立绩效审计制度。出台《宁夏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办法》;建立适合宁夏实际的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和标准,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审计操作指南;在符合审计署6号令的前提下,探索适合宁夏实际的绩效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和质量控制办法;建立绩效审计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完善目标责任等考核办法,优化指标设计和评分标准,鼓励和引导审计人员实践绩效审计。

    强化绩效审计培训。提高绩效审计方法、评价、案例分析等实务培训比重,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发挥骨干力量的传、帮、带作用,在一线培养、造就优秀人才,提高审计队伍整体实战能力。

    加强绩效审计研究。发挥审计学会、内审协会的理论研究优势,采取上下联动、互动的方式,集中攻克绩效审计重点课题,在绩效审计技术、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形成操作性较强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审计工作实践。

    加强调研指导工作。加强对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指导,立足基层实际,对绩效审计的重点、方法、评价以及审计报告等进行现场指导;深入一线和基层掌握全区绩效审计开展情况,分析研究其困扰因素,破解绩效审计发展难题;挖掘和总结各级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经验,形成典型案例,在全区推广。(靳辉)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