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审计创新年”活动突出“四抓”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3日】
【来源:安徽省淮南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为加速审计转型,进一步增强审计的执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更好地体现审计价值,更有效地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安徽省淮南市审计局在“审计创新年”活动中,力推“四抓”举措,扎实推进“审计创新年”活动。

    ——抓准:围绕创新审计理念,加速审计转型,树立财政审计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一体化的思路,力求在服务中推进审计转型,在工作中体现审计创新。从今年2月至4月份开展的对市物价局、市国资委等9个部门2008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以及当年价格调节基金、部分国有企业和控股企业留守处等专项资金审计情况来看,改变了以往的审计管理模式,增加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管理程序,建立了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核心的计划管理体系,规定9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正式报告行文前都必须经过财政金融审计科把关,然后提交局长办公会讨论审定,此举有力地提升了审计质量。

    ——抓住。围绕当前全市大建设、大发展形势,全市审计机关树立“围绕发展搞审计,跳出审计论发展”的理念,把审计工作更好地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找准审计监督与促进发展的结合点与切入点,切实做到三个抓住:一是抓住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根据《关于推进全市重点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淮府〔2009〕22号),市局成立了推进淮南市重点工程建设审计监督组,并制定出台了大建设项目审计监督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图以及运用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审计监督协作办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工作,近日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淮南市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旨在全面加强对全市重点工程建设的审计监督工作。二是抓住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4月份召开了由市委组织部、市纪检会等9家部门参加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会议修定了《淮南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职责》,研究出台了《淮南市2009至2013年经济责任审计五年规划》。三是抓住民生工程资金审计。针对今年全市实施的35项6亿元惠及240万人口的民生工程,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逐步将民生工程资金审计纳入年度项目计划,监督资金使用效果,及时了解民生工程实施的总体情况,真正使民生资金惠及于民、利之于民。

    ——抓实。围绕提升机关活力,增强凝聚力,激发战斗力,着眼以审计创新加速审计转型,以审计转型推进审计创新,根据省厅“审计创新年”活动方案的要求,市局及时制定出台了《全市审计机关“审计创新年”活动实施方案》,并配套出台了《关于加速全市审计转型的指导性意见》。坚持以人为本、人尽其才、人得其位原则,共对23名业务科室长及部分工作人员进行了轮岗交流;整合审计资源,打破科室传统配置,撤并了2个科室;适应创新需要,新成立了3个职能科室。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分别出台了《淮南市审计局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暂行办法》、《淮南市审计局科级后备干部管理暂行办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形成了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审计效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抓果。围绕审计成果的综合开发利用,针对审计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用全局的眼光看待和分析,并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对审计成果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审计成果利用层次,为规范管理、提高绩效、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服务,充分发挥了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从一季度审计成果来看,成效明显。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调查)了41个单位,查出违规金额472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397万元,应上交财政资金160万元。提交审计报告和信息206篇,被批示、采用篇149篇(次),其中省委、省政府采用2篇次,审计署网站及中国审计报采用14篇次,市委、市政府批示采用20篇(次),有关新闻媒体采用20多篇(次)。(孙志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