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通州:着力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力促审计“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18日】
【来源:江苏省通州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江苏省通州市审计局在注重发挥传统审计查错纠弊,揭示违规违法、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作用的同时,围绕审计如何发挥“建设性”作用这根主线,全力深化审计内容、优化审计方法,更科学地分析问题、更扎实地推动落实审计建议,以此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实现审计“转型升级”。
 
       审计内容上更深化,重点关注体制、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具全局性。首先是项目安排时不再“零敲碎打”,而是将审计对象分系统、分部门统筹考虑,如2008年度对8所市属学校进行审计,项目立项之初就明确其目的不单是对个别学校进行审计,根本目的是要查找全市教育系统管理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其次是审计时要求审计人员更多关注单位所在系统和其本身存在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漏洞,而不局限于一些具体的收支细节。在对广电局的审计中,面对繁杂的问题,审计重点关注了广电部门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历史问题的化解几大部分,很好地概括了单位存在的问题。审计内容的深化直接促使审计方法、审计结果的优化。

       审计分析更科学,采用了多样的审计方法,客观分析问题,建议更具操作性。通州审计首先要求审计人员突破常规审计方法,突出对有关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运用多因素法、比较法、解剖法、平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客观分析审计发现的问题,如广电部门审计中,审计人员对存在的问题从历史形成和现实管理的矛盾、事业管理职能和企业运作的矛盾、市统一核算和下属单位单独核算的矛盾等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了分析,并且在审计报告中突出了审计分析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5条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其次是要求审计分析和建议“站得高,看得远”,要紧密围绕机制、体制、管理这个中心。审计分析服务于审计内容和目的,必须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否则分析要么是就事论事,要么是泛泛而谈。在市属学校审计中,审计在对学校存在问题疏理后,从目前全市教育管理体制的高度对有关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从而发现了诸多体制、机制性问题。科学的审计分析、建议既有利于界定责任,又利于查找原因,进行整改,更为重要的是真正体现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推动审计建议的落实更扎实,采取了有力措施,有效的解决了审计建议落实难这个问题,更具创新性。为推动审计建议的落实,通州审计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首先是创新审计综合报告这一模式,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全面的审计建议。通州审计对审计对象按学校、部门、乡镇、专项资金等汇总形成综合报告,有关全局性存在的问题在这个报告中体现。这种形式的报告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广电部门的综合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6名主要领导的批示,市属学校的综合报告也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建立机构、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堵塞漏洞。其次是全程参与落实、整改。有关部门进行整改过程中,审计都参与其中,对制度制订、完善,机构建立、账套的合并和撤销等进行指导。第三是审计提供后续服务。市教育部门落实审计建议,建立专职内审机构后,审计机关多次派出有丰富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对教育内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并应邀参与举办全市中小学校长财务管理培训班,直接对学校负责人进行培训。创新的举措有效地推动了审计建议的落实,发挥了审计建设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审计的服务理念。(金剑  徐清)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