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市审计局在投资审计中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3日】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2007年8月以来,安徽省桐城市审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在实践中认真把握投资审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积极把审计监督寓于服务大局之中,主动为市委、市政府献计献策,努力做到“在服务中实现有效监督、在服务中推进审计创新、在服务中体现审计价值”,努力开拓投资审计和效益审计的路子。
    通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桐城市审计局对1999年至2007年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项目共有49个,涉及道路工程30个,绿化工程5个,广场工程2个,河道改造及安全工程8个,安置房工程2个,其他2个。审计核减工程价款301.43万元。同时,还对市政府重点建设工程实验中学、滨河苑安置房、体育馆、近郊文化公园、城南污水管网等5个项目的投资预算进行了审计,预算投资总额10648.38万元,经审计,共核减工程价款428.7万元,并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累计为政府节约资金1075.82万元。
    为了认真做好政府投资审计工作,桐城市审计局把2008年定为“投资效益审计年”,先后考察了明光和马鞍山市投资审计工作的先进经验,通过市政府制定了《桐城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同时注重充分调动社会中介机构和工程专业方面的优秀人才作用,在组织管理、审计程序、质量控制、人力调配、设备投入等方面积累了一整套投资审计的经验和方法,逐步形成了投资审计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政府投资审计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下一步开展政府投资的过程审计、跟踪审计、效益审计等打下了坚实基础。政府投资审计的实践表明,领导的重视、制度的保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开创投资审计新局面的坚强支柱。
    为了克服项目多、任务重、人手少的矛盾,桐城市审计局建立了“以政府审计为主,社会审计为辅”的投资审计新机制,要求单项工程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由审计机关实行必审制,低于50万元的建设项目由审计机关委托并监督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在审计方式上,学习马鞍山市审计局的做法,向社会公开招标中介机构参与投资审计工作,按照重大项目采取审计局立项——审计局作业——中介机构协助——审计局报告的实施模式,一般项目采取审计局立项——中介机构作业——审计局审核——审计局报告的实施模式。
    在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的同时,桐城市审计局积极尝试开展效益审计。2008年8月,桐城市审计局接受市政府交办,对实验中学拟建项目标底进行了审计。桐城实验中学是合并市十二、十三中迁址新建的一所初级中学,是市委、市政府2008年“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市发改委立项批复投资概算总额2493万元。该工程有教学综合楼、学生公寓和后勤服务中心,标底编制单位提出工程预算总额3456万元,超出计划投资近1000万元。如何压缩投资规模,发挥投资最大效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桐城市审计局接受任务后,感到责任重大,迅速选聘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审计组开展了实验中学工程投资效益审计工作。在保证工程功能定位不变、设计标准不降的前提下,审计人员通过认真审阅招标文件、施工图纸、招标答疑、工程预算等资料,出具了专项审计报告,提出外墙保温等工程内容可以取消,中空玻璃等材料可以替代等10多条审计意见,同时还就完善招标文件、工程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管理等提出了多条建议。这些审计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实验中学筹建领导小组会议的认可和肯定。通过审计,实验中学工程预算总额应为2691万元,为政府累计减少投资765万元。(张李根)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