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发挥审计“衍生功能” 促进改进财政预算编制与管理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4日】
【来源:湖北省荆州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为适应财税改革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湖北省荆州市审计局提出了发挥预算执行审计“衍生功能”的思想,即以预算执行审计为载体,通过审计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在掌握和占有充分数据和事实的基础上,重点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查找、揭示财政预算安排和预算编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包括预算收支规模和结构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等,并进行评价,发表意见,寻找对策,提出建议,促进政府、财政及相关部门改进预算编制、增强预算刚性和约束力,建立与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促进依法理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围绕这些共识和思路,2005年以来,该局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探索预算执行审计新路径。

    ——加强培训,创新审计理念。该局多次就如何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预算执行审计在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促进预算编制和加强财政管理方面的作用、努力把预算执行审计不断引向深入等问题开展专题讲座。与此同时,该局率先在全省配置“1拖8”OA系统,实现四级互联,并充分利用OA网络培训功能,收集和上传学习课件,加强网上培训。

    ——精心编制,优化审计方案。该局每年都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广辟信息渠道,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审计方案,先确定每年预算编制和管理中需要理清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再围绕这些主要问题统筹列出重点的审计单位、项目或者资金,包括具体的审计内容。这种建立在注重宏观性、立足建设性的审计理念与模式基础上的审计方案,在审计实践中很快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认可和支持,审计所揭示的问题更深刻,审计发挥作用的层面和影响更高更深远。

    ——统筹运作,整合审计资源。针对预算执行审计点多、面广、线长、政策性强的特点,该局在创新开展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提出了包括项目安排、人员布局、质量要求、时间进度、处理口径、信息披露、经费保障在内的统筹运行模式,同时搭建预算执行审计综合平台,打破科室界线,集中优势兵力,以审计工作方案为纽带,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组织方式上的“点”“面”结合。

    ——集中审理,确保审计质量。2005年以来,该局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重点加强了对审计项目的集中审定,要求凡是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在形成审计报告初稿之后,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之前,都无一例外的必须通过有审计局长、分管业务和分管法规的副局长、法规科长、审计组所在业务科室的科长、审计组成员参加的审计业务会议,对审计报告初稿实行集中审定,以确保审计质量。

    ——强化分析,提升审计成果。该局十分注重审计成果的整体性运用,力求把在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以及政策措施方面发现的具有普通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汇总,并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提出统筹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供市人大、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领导参考。据统计,近5年来,荆州市审计局先后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府、财政部门和部分部门预算执行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300多条,向市政府提交专题审计报告57份。仅2008年,全市审计机关共提出的涉及预算编制和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被政府和部门采纳的就达113条。

    该局提出的全部非税收入必须纳入预算管理的建议,被市政府立即采纳,不仅专门发文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而且取消了土地出让金过渡账户。3年来,全市新增非税收入10030万元。从2008年开始,又将视频网络、公交公司、商业银行、地方铁路局等11家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经营收入纳入预算,当年市直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入库104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2%。现在,该市按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综合财政预算体系已基本形成。

    在审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该市从2007年初开始,结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公务员工资津补贴改革的要求,将市直88个部门276个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实现规范的部门预算,使公共资源分配更趋合理,基本保证了不同部门与单位的基本支出,重点保证了执法部门的基本支出,遏制了权力部门乱收费、乱罚款的内在冲动。科学合理的预算安排使预算的约束力明显增强,各部门和各单位严格执行预算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该局通过创新预算执行审计,促进改进了预算编制与管理,促使了本级财政预算编制体制的日趋完善,有力推动了以深化部门预算为重点的财政改革,有效地发挥了审计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运行发展中的建设性作用。( 汤从华  肖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