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审计模式 破解发展难题——湖北恩施州审计局投资审计改革侧记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31日】
【来源:湖北省恩施州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长期以来,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管理不规范一直是困扰湖北省恩施州投资审计快速发展的一大难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投资审计的领域与深度在不断拓展,现实与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该州投资审计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此,2010年,恩施州审计局党组决定实施以聘用专职技术人员、实现“六大规范”为核心的投资审计改革,并将其作为全年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全面推进恩施州投资审计的发展。

    规范制度 统一操作 上下联动。恩施州9个审计机关原有的投资审计模式是各自为政,方式多样,没有统一的制度、模式,造成标准不一、风险过大。同一个项目,不同的单位审计,要求各异;同一个中介机构,要适应不同的规则。为此,该局制定了《恩施州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组织实施管理办法》、《恩施州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操作规程》、《恩施州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操作规程》、《恩施州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审计管理办法》、《恩施州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聘请外部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管理办法》、《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恩施州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纪律》六个投资审计一揽子管理办法,有效的规范了全州投资审计工作的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有规可守、有据可查”,形成了全州一盘棋的局面。

    规范力量 降低成本 提高质量。长期以来,由于专业人才不足,恩施州审计局投资审计以借用社会力量为主,自身审计为辅,造成审计成本过高,风险过大。为此,该局决定改变这种传统的运作模式,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聘用社会优势人才到审计部门专职工作,形成以自身力量为主,借用社会力量为辅的新模式。今年5月,该局通过向全省公开招聘,经过笔试、面试、单位考核层层选拔,聘用了6名优秀的社会专业人才到州审计局专职工作,既有效弥补了专业人才的不足,又节约了审计成本,审计的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可谓“一举三得”!

    规范计划 有的放矢 有为有位。近年来,恩施州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政府领导对投资审计越来越重视,大致亿元的项目,小到几万元的项目都要求审计部门审计,审计部门如果“胡子头发一把抓”,则将陷于疲于奔命、流于形式的状态,质量难以保证。为此,他们在年初摸清全年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重大项目、热点项目跟踪审计,一般项目决算审计,提出了全州全年的投资审计计划,并经政府领导批准后实施。做到有的放矢,“不盲动、不乱动、不瞎动”,秉持有为才有位的原则,既做到让政府人民满意,也让自己满意。

    规范经费 割断利益关联 廉洁审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费是保障。审计,特别是投资审计不能以收费、创收为目的,否则其公正性、纯洁性将受到严重挑战。为此,投资审计经费必须纳入政府预算全额保障。为做好,恩施州审计局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还在年初的全州审计工作会议上,请州长亲自向参会的各县(市)常务副县(市)长强调,作为一条铁的纪律予以贯彻执行。目前,各县(市)投资审计专项经费均已纳入预算,州直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2010年安排投资审计专项经费200万元。经费的强力保障,不仅解决了投资审计的后顾之忧,也从根本上切断了与各方的经济利益,保证了投资审计的廉洁性。

    规范程序 全程介入 事前监督。如何提前介入,提前防范,是做好投资审计,减少国家损失的重要问题。为此,恩施州审计局改变了以前的投资审计模式。由单一的竣工结算审计改变为预算审计、合同审定、现场签证、决算审计“四位一体”的审计模式,即通过工程预算审计→工程招投标→施工合同审定→隐蔽变更工程现场签证→竣工结算审计,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有效的避免了“马后炮”的尴尬和无奈。

    规范风险 层层把关 精益求精。审计中,投资审计的风险无疑是巨大的,既有来自质量的风险,也有来自廉政的风险。恩施州审计局严把“三关”:一是项目关,建立项目分配集体讨论制、随机抽选制;重点项目跟踪审计制等。二是复核关,建立“四级复核制”,交差复核→专职复核→专家库专家复核→审委会复核。三是廉政关,制订了聘用人员“十不准”等廉洁纪律,实行一票否决;层层签订廉政责任状,并制订了举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六箭齐发,箭箭穿心”,恩施州审计局投资审计的突破性创新,必将破解长期困扰该州投资审计的瓶颈,促进全州投资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杨清利)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