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审计局积极构建整改工作新机制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2日】
【来源:湖北省荆门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围绕如何实现审计效益最大化,湖北省荆门市审计局以构建审计整改新机制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将预算执行、专项资金、政府投资等年度各项审计“链接”起来,拓展监督视野和范畴,初步实现了财政资金审计的一体化和成果多元化格局。把审计发现问题与推动整改、规范提高结合起来,促进一系列制度的出台,各行业、部门和单位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日益加强,使“屡审屡犯”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在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彰显了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一、构建立体式整改工作机制,为实现审计效益最大化提供组织保障

    过去,审计既负责查问题又负责落实整改,以一方之力难堪两幅重担。立足财政资金大监督和审计效益大体现,我市创造性地把审计查明问题与政府主导整改从职责上进行分离、工作上进行协调、目标上进行统一,以“三制”构建形成了立体式整改工作新模式。一是政府主导机制。将审计整改工作列入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明确常务副市长直接抓审计整改,并将审计整改督查纳入政府督查机构工作职责。2009年,市政府召开三次全市大规模的专题会议,通报审计情况,还认真组织开展了“大学习、大排查、大整改”三大活动,全面部署和落实审计整改工作。政府主导机制建立后,审计整改落实力度得到了质的飞跃,年度问题资金整改落实率由原来的79%上升到了97%。二是部门联动机制。纪检监察、财政、税务、发展改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职能部门全面参与进来,联手落实审计整改。如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审计后,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亲自到现场进行督办整改,市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水利局等部门联动,对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质量、效益和资金管理进行全方位督查,将审计反映情况和督查情况在全市进行通报,限时进行整改,促进了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任务全部达标。三是审计跟进机制。坚持将发现问题与规范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一审、二帮、三促进”跟进服务,坚持审中、事后抓整改跟踪问效。为此,专门制定了《审计整改工作管理的办法》,对审计项目查明问题的整改工作与业务科室(局)签订责任状,实行量化考核、责任制管理,一个项目一跟踪、一个事项一督办,确保实现了审计决定落实率达到100%、其他审计事项整改落实率达到90%以上的工作目标。

    二、建立和完善问责制度体系,为实现审计效益最大化提供责任保障

    实现审计效益最大化,落实整改责任最关键。由“查错”导向转到“问责”导向上来,建立和完善了明责、问责、追责的整改责任制度体系。一是明责。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审计查明问题整改工作意见》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被审计单位和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是审计整改的责任主体;明确要求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对落实《审计决定》和采纳审计建议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同时将审计整改结果纳入政府对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切实提高审计整改的实效。二是问责。一方面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不力、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部门和单位,实行移交处理制度。根据审计建议,部分由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依规进行问责,部分提请人大财经委、组织部门问责,构成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和工作人员,由监察机关依法问责。另一方面,对审计查明的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部门或单位作为连续审计对象,重点监督,跟踪问责。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审计后,东宝区政府狠抓全区财务管理工作整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大会作检讨,同时由区审计局进行跟踪,挤占挪用资金全部限期得到归还。三是追责。不断完善了纪检、监察、公安、检察院和审计的联合办案制度,被移送、受到查处的案件逐年增加,其中2009年达到7起。同时,不断加大整改工作追责力度,先后有一个县市区政府和20多个部门、单位因问题突出,却没有及时落实审计整改被通报,其中5名“一把手”受到组织谈话告诫。特别是2009年,两个市直单位领导被免职,还延伸到了具体经办者和责任人,四个单位的分管领导和财务人员被各处2000元的罚款,其中两名会计被吊销执业资格。

    三、实行程序化“纠错”办法,为实现审计效益最大化提供技术保障

    探索实现加强整改、规范提高的途径和方式,逐步形成了一套程序化的“纠错”办法。一是开展了多层次的督查整改督办。将专班督办、行业督办、重点督办有机结合,认真有效地抓好审计整改落实。每年,全市审计整改工作会议一结束,相关责任主体立即启动督查整改程序,首先是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组建专班,人大财经委领导现场监督,对各县(市)区和市直重点单位进行现场督办整改;其次是市委督查室组织专班对领导批示件进行重点督办,现场整改;第三是各行业主管部门成立专班对系统整改情况进行督查。凡是通报会上要求整改到位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整改到位。去年,卫生、环保、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问题从上到下得到系统性的整改。财政部门重点抓源头整改,着力加强财政资金筹集、分配、管理制度建设,根据审计意见,出台了《荆门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实施细则》,提高了公用经费预算标准,扩大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公开范围等,不断深化和规范各项财政收支管理。二是注重了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以年度预算执行审计项目为龙头,将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跟踪审计重点,关注政策执行力度和对资金的监控。近三年来仅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一项,为政府节约了财政资金近3亿元;对全市五项社保基金进行了连续多年的跟踪审计,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市委市政府督办室多次现场督改。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多管齐下,完善征收措施,截止2009年底,新增参保人数10万人,新增缴费收入近2亿元,收回欠缴保费1.5亿元,归并银行账户11个,全部纳入了专户管理。三是搭建了信息综合运用平台。通过建立审计数据库,审计整改工作台账等,对审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综合分析。每年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一结束,即由财政和综合机构牵头启动信息分析加工程序,对财政审计及各专项审计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层次综合加工分析,形成有价值的批量信息,服务领导宏观决策。如根据审计情况和建议,及时出台了城市国有土地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意见、城市规划条件与土地容积率管理暂行办法,有效解决了土地收益流失问题;出台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有效促进地方企业的发展。2009年,共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审计专报20多份,每一份专报都得到市主要领导批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整改,修订完善带有全局性的制度20多项,有效实现了财政资金审计效益的最大化。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