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审计局着力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5日】
【来源:湖北省荆门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审计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紧密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审计广度,挖掘审计深度,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立体型的审计服务大局工作模式,有效地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树立效能理念,以创新管理来保障建设性作用发挥。一是创新质量管理。积极推行“四制”、“一法”和两评比,即:全面推行主审负责制改革,统一责、权、利;全面推行网上五级复核,并在2009年探索实行由五级复核向审理模式的转变;全面推行审计报告署名制,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全面推行审计项目公开论证制,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推行领导“一线工作法”,较好地解决了事后控制乏力的问题;全面开展项目质量评比和审计方案评比,促进了该市审计质量年年都有新突破。二是创新审计服务。严格实行“三制”,即:严格实施限时审结制,规定一般项目完成时间为一个月,重大项目审计时间控制在两个月内;严格实施跟踪督办制,从一般行政性事务工作督办,逐渐延伸到项目督办,从计划项目督办到审计一线督办,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严格实施网上办公制,充分利用AO和OA系统开展工作,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局机关对科室、二级单位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科室对工作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管理,采取定人、定岗、定责、定标、定考评的“五定”方式,着力解决岗位不清、职责不明、效率不高以及“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不实干”的问题;强力推行工作问责,做到凡事必有规定,凡有规定必有考核结账,凡考核必须和个人待遇挂钩;大力开展审计能手、学习标兵、服务标兵、先进科室、先进工作者的评选,在全局上下形成了抢前争先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树立人本理念,以素质提升来促进建设性作用发挥。一是科学规划人才培养目标。着力优化队伍结构,注重培养审计队伍“五种”能力,即分析研究问题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文字综合能力、审计执行能力和计算机审计的能力,由过去注重单纯的查账能力向培养适应现代审计需要的综合素质能力转变。二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通过以审代训、以会代训、网络教育等手段进行培训,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干部学习机会;分别成立计算机审计兴趣小组、信息写作小组、理论研究小组,并安排一定活动经费,对取得成果的给予奖励,鼓励实践练兵、岗位成才。三是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坚持以实绩论英雄,无论是选拔任用干部还是确定项目主审,都一改“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按照考试、演讲、测评、党组集中审定等程序进行,有效激励了人才在岗位上的争先创优;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全面清理、完善、补充各项管理制度73项,实现了全方位覆盖,让干部始终在严格的制度规范下成长。

    树立特色理念,以创建品牌来凸显建设性作用发挥。一是打造政府投资审计立体化监督模式品牌。在推进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全面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政府投资审计作为特色工作,创建品牌,积极探索“全覆盖、全跟进、全规范”的立体化监督模式。坚持以统筹推进为手段,科学整合系统内部、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资源,发挥监督资源的整体效能,实现对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的全覆盖;把绩效理念贯穿到投资审计的各个环节,在结合上作大文章,探索出了对重点项目全面跟踪审计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定一套操作性强的投资审计风险管理办法,实现了对投资审计执法各个环节的全规范,确保了投资审计质量。二是打造市县审计发展“一体化”特色品牌。从2007年起,以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审计业务、文明系统创建和指导检查为抓手,以项目、信息、资源和管理整合为载体,狠抓市县审计“一体化”发展工作,较好地实现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树立价值理念,以打造精品来推动建设性作用发挥。一是加强立项控制选好题。即在年度项目计划安排时,由每个科室先行对拟定审计项目进行审前调查和准备,然后进行集中评审和论证,由业务科室集体接受六个方面的现场咨询和答辩,最后全部细化到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中,实行目标管理。二是解读审计报告深加工。坚持服务领导决策,努力做到重大项目必出审计情况专报、三篇以上信息和专项审计调查必出调研报告。三是强化审计整改促规范。专门出台了《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审计决定落实率要达到100%,其他审计事项整改落实率要达到90%以上。建立健全联合整改、专班督办的整改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审计专班督办、审计与行业联合督办和市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人大监督的专题督查等多层次的现场督办整改,形成了政府、主管部门、被审计单位完整的整改格局。(陈晓东 徐俊)
【关闭】    【打印】